西安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西安大学

[切换城市]
西安站> 西安教育> 西安大学> 西北大学信息

西北大学

英文名:Northwest University 简称:“西大”,“NWU” 所在地:西安 院校代码:10697 类型:综合类

211工程省部共建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国防生
  • 西北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北大学师资好不好

校园截至2015年5月,西北大学在册教职工2617人,其中专任教师155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76人,副教授47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5%,具有博士学位的953人,占教师总数的61.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386人,占教师总数的89%。截至2015年5月,学校共有中科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教授)1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千人计划”全职项目1人、青年项目2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项目1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7人;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8人;教育部霍英东奖励基金16人;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23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选25人;省级教学团队21个;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5个;陕西省“百人计划”人选65人。

  • 辛周平
  • 辛周平导师分类: 基础数学 西北大学辛周平,男,1959年7月生于陕西, 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于西北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后赴美国留学,1988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获数学博士学位。1988年9月至2002年8月在美国纽约大学克朗(Courant)研究所工作,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起至今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数学系讲座教授。2003年11月,被聘为我校特聘教授、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3月,被聘为我校基础数学学科“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他的主要社会兼职有:美国数学会会员、SIAM会员、《分析方法与应用》主编、《亚洲数学杂志》编委、《数学学报》编委、《SIAM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编委、《Journal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编委、中国晨兴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偏微分方程、流体动力学方程、非线性波、数值分析、应用数学等。主要在双曲型守恒律、流体动力学和数值分析等研究方向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并在一维激波、高维激波、粘性激波、边界层理论、可压流体与不可压流体方程和松弛格式等领域做出了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均发表在国际顶尖的杂志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他的研究论文被多次引用,有的单篇被引用达200余次。由于他在其研究领域的突出成就,1991年4月获得了美国 “Sloan奖”(美国优秀博士后奖), 1993年9月获得了美国为杰出青年颁发的“美国总统奖”。2002年辛周平教授被邀请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报告,2004年举办的“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上,辛周平教授获得了“晨兴数学奖”,这是华人数学界的最高荣誉。
  • 刘建玲
  • 刘建玲导师分类: 微生物学 西北大学:刘建玲:女,42岁,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主要从事微生物学与临床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1部。主持省科技厅项目1项,教育厅项目2项。
  • 席恒
  • 席 恒导师分类: 公共管理学院 西北大学席 恒 简 历席 恒,男,1962年5 月生。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行政管理专业、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生导师。学习经历: 1985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1985年9月至1986年7月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进修。1994年至1995年在北京大学进修。2000年至2003年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6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4年3月起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从事公共管理博士后研究工作。工作经历:1985年至1998年在西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哲学系任教; 1999年至2003年在西北大学中德企业管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同时任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学系系主任; 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任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 2005年3月至今,任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社会兼职:陕西省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专家成员;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专家; 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课题:主持承担的科研课题有:1,关中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陕西省教委,1987)2,乡镇企业与城乡一体化(陕西省乡镇企业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1990)3,秦巴山区的弱智与贫困问题研究(美国福特基金会,1997)4,秦巴山区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98)5,陕西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研究(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05)合作承担的科研课题有:1,秦巴山区弱智人综合防治研究(国家科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1997年)2,陕南弱智人综合防治(陕西省“九五”重大项目,1995年)3,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996年)4,西安市养老保险准市场化研究(西安市科委软科学课题,1999)5,西部开发中的政府职能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德国阿登纳基金会项目,1999)6,西安市新型社区体系建设研究(西安市科委软科学课题,2000)7,公共事业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西北大学,2001)8,西部民营企业与西部经济发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项目,2001)9,西部地区科技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4)10,西安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5)科研论文(依时间先后排列)1,依靠科学、因地制宜、脱贫致富??陕西礼泉发展苹果生产的调查,西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三期2,振兴关中在于城乡一体化,西北大学学报1988年第四期3,青年社会交往的趋势与特点,社会学与社会调查(北京)1988年第四期4,试论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层次,西北大学学报1991年第六期5,乡镇企业与城乡一体化,《陕西省乡镇企业发展战略理论研究》(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7 月6,中国经济之路:社会经济学,西部高新科技1992年第四期7,市场调查:企业走向市场之桥,行为科学1994年第四期8,企业发展离不开市场调查,西安日报1995年4月4日9,现代企业制度的社会学思考,西安日报1996年3月20日10,人类困境与生态革命,中州论坛1996年第三期11,问题经理:现代企业的保健医生,西部高新科技1996年第四期12,市场调查:企业竞争之剑,西部高新科技1996年第四期13,市场调查:探索消费心理的奥秘,西部高新科技1996年第六期14,试论人的本质的要素与特征,郑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一期15,弱智与贫困:我国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西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二期16,农民需要什么样的科普影视作品,科技兴省1998年第二期17,弱智儿童教程在秦巴山区的应用研究,西大学报,98/218,秦巴山区食粮和水中微量元素分析,西大学报(自)98/319,秦巴山区宁强弱智儿童维生素A营养分析,西大学报(自)98/320,心理因素对分析数据的影响,(论文集)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21,宁强弱智儿童智力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西大学报,98/增22,秦巴山区弱智儿童特殊教育方式初探,西大学报,98/增23,宁强7-14岁弱智儿童神经运动特点研究,西大学报(自),98/424,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战略,西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六期25,陕南柞水初生至42月儿童智能研究,西大学报(自),99/526,分散式早教干预效果研究,中国特殊教育,99/427,山区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分析,西大学报(自)99/628,秦巴山区宁强早教干预网组织形式初探,西大学报,99/229,秦巴山区宁强试验点0-14岁儿童蛋白质营养研究,西大学报(自)99/630,柞水县6-14岁儿童精神运动功能特点研究,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9/531,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人口国策,知识经济与管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632,秦巴山区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西北大学学报2000/1;33,贫困生活方式对秦巴山区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研究,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0,1;34,重要的是创造人尽其才的微观环境,企业周报,2000,3,1235,社会学视角的企业控制问题,天津社会科学,2000,336,人口国策:从控制人口数量到提高人口素质,人口信息(上海)2000,437,亚临床克汀病诊断指标研究,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0/338,APOE在碘缺乏地区基因诊断的应用研究,(美)分子精神病学杂志,2000/339,日本“介护保险”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9(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02,1全文收录)40,孔德其人及其对社会学的理论贡献,西北大学学报,2001,441,西部开发与中小企业发展,经济管理,2002,342,航空运输企业市场营销方略,经济管理,2002,543,公司治理的社会学分析:结构与功能,人文杂志,2002,244,论劳动要素、劳动分工与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45,关注秦巴山区弱势群体,西部大开发,2002,746, 科学范式与科学家的精神气质,西北大学学报,2002,347,社区自治、社区互助、社区共享:浅论当代中国新型城市社区的功能定位 西北大学学报,2002,448,试论我国养老保险的准市场化运行,西北大学学报,2003,449,论高等教育供给机制,西北大学学报,2004,350,城市公共事业:理念、责任与供给机制,公共政策评论,2005,151,公共产品多元供给机制:一个公共管理的分析视角,人文杂志,2005,252,公共管理的方法论基础:从成本收益分析到合作收益分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4学术著作:1,社会学概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参编)2,现代经济法导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参编)3,公与私:公共事业运行机制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独著)4,养老保险理论与实践,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合著)教学工作:1, 社会学2, 社会调查研究理论与方法3, 国情与国策4, 市场学5, 公共事业管理6, 社会发展理论专题研究(研究生)7, 社会保障理论专题研究(研究生)8, 公共经济学专题研究(研究生)9,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生)
  • 李保国
  • 李保国导师分类: 生命科学学院 西北大学:李保国,陕西周至人,生于1961年12月。教育经历:1982年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1985年在西北大学生物系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被学校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5月至2002年4月在日本京都大学任客座教授,曾8次赴美国、日本、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主要工作及成果:现任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灵长类专家组成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学会理事、中国兽类学会理事兼任灵长类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动物学报》和《兽类学报》编委、西北五省(区)野生动物保护学会理事、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学会常务、陕西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本Pro Natura基金、日本Life Insurance基金、日本Daik基金、美国Primate Conservation Inc. 基金、国家林业部GEF项目、美国Society of San Diego项目等科研项目30余项。 分别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Folia Primatologica、Primate Research、Biosphere Conservation、《科学通报》、《动物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 10余篇),出版著作5本。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研究主要涉及3个方面:1)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研究,2) 灵长类生态与保护,3)哺乳动物分类与系统进化研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金丝猴野外观察与研究站。中央电视台(CCTV)“人与自然”栏目、日本国家电视台(NHK)“地球纪行” 栏目对他们的科研工作给予了报道。西北大学金丝猴研究中心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影响,国际灵长类学会主席Dorothy M Fragaszy 教授、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澳大利亚Charles Oxnard教授、国际著名灵长类学家Alan Dixson教授、日本京都大学竹中修、上原正男、渡边帮夫教授等对于我们的研究工作给以高度评价。现在,该研究中心已经与日本京都大学、美国San Diego动物学会、英国Durham大学开展合作研究中国金丝猴生态、行为、生理、遗传和保护等。科研项目:1999 ─ 2002 秦岭川金丝猴对栖息地破碎化的适应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主 持)11万元2000 ─ 2002 秦岭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陕西省教委重点基金资助(参加) 6万元2000 ─ 2003 秦岭金丝猴的保育研究(2) 日本国Daiko基金资助(中日合作,中方主持)450万日元
  • 吴汉宁
  • 吴汉宁导师分类: 地质学 西北大学:姓名:吴汉宁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历:博士研究生 。男,汉族。1956年12月29日生于陕西汉阴。教育经历:1973年12月毕业于宁陕中学;1974年3月至1978年8月在宁陕县贾营公社插队劳动;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82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地质研究所学习,1985年7月和1988年8月分获理学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9月起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工作至今。(期间曾于1990年9月至1992年2月和1995年9月至1996年11月赴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IPGP)、美国加州大学(UCSC)构造研究所作为博士后、客座研究员和高级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1993年9月晋升为教授、1995年12月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和具体研究内容:长期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大地构造与区域构造以及古地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石油天然气系统科研项目14项,在《中国科学》、《地球物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多篇。他以古地磁学为主要手段,在定量研究大地构造学、含油气盆地地质学、地磁场理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推动了这些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为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为西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讲授课程名称:担任《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古地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地球物理学进展》等研究生课程主讲。已指导博士生、硕士生20多名。曾被评为西北大学"优秀博士生导师"。科研工作曾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1993)、全国第二届赵九章地球物理青年科学家奖(1994) 和中国高校科技进步奖(原教育部科技进步奖,2001)。从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被评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归国人员",并获国家教委"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出国项目",1995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师"奖章,同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6年入选陕西省"跨世纪人才"("三五人才工程"),1997年入选国家"跨世纪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999年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兼任陕西省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副主任,民盟陕西省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知识界联合会副会长,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地层委员会磁性地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理事等。
  • 董兆麟
  • 董兆麟导师分类: 生物学系 西北大学董兆麟,教授。196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学系。社会兼职: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陕西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西安市政府参事等职。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主要承担过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和微生物工程学的教学工作。科研方向多年来主要从事应用微生物学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研究工作已转向分子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科研工作先后承担过国家“9?5”、“10?5”期间“863”计划研究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陕西省攻关计划项目1项和陕西省教育厅产业化培育项目等8项研究课题。近5年来共获研究经费200多万元。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共获陕西省产学研一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 孙卫
  • 孙卫导师分类: 地质学 西北大学:孙卫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大学本科讲授课程名称: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油气藏开发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和具体研究内容:主要从事油气藏地质,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和石油天然气开发研究,近年来在该研究领域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近年来在油气藏精细描述,油气藏地质建模,以及通过对已注水开发油藏各种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微观定量分析,反复加深对油层特征和油气水分布的认识,特别是对油层几何形状,孔隙结构,表面特性,沉积微相和油层非均质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等,尤其是在对低渗透油田的注水开发的研究方面,建立了一套较系统、完整的研究思想和工作方法,直接为油气田开发决策,制定注条调整方案和预测油气田开发动态等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承担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本人1.丘陵油田西山窑油藏地质精细描述 CNPC吐哈油田公司 项目主持人2.安塞油田浅油层有利区评价及滚动建产 CNPC长庆油田公司 项目主持人3.靖安油田盘石梁长6油层地质建模 CNPC长庆油田公司 项目主持人4.西峰油田桩19井区微观孔隙结构和渗流特征研究 CNPC长庆油田公司 项目主持人5.不同类别,不同相态,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的形成机理与赋存条件 国家"973"项目(2003CB214605)二级课题 项目负责人6.地矿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及专业规范研究-西北大学资源勘查工程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 教育部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项目负责人发表论文:1.风化店火山岩油藏开发效果分析 石油学报1998年第19卷第2期EI收录 第一作者2.三间房组油藏沉积微相及其对注水开发效果影响研究 沉积学报1999年第17卷第3期 第一作者3、Research on Formation Mechanism a of Microscopic Residual Oil Scientia Geolgoica Sinica Vol.9 No.1 2000 第一作者4.聚丙烯酰胺类堵剂的堵水机理实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年第23卷第4期 第一作者5.Characterization of Water injection in Low-Permeability Rock Using Sandstone Micro models JPT(JOURNALOF PETROLEUM TECHNOLOGY)Volume56。Number5 2004 第一作者出版著作或教材:1.《中国黄土》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0 第1参加人2.《沙漠、砾漠、黄土》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4 第2参加人3.火山岩油藏描述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4 第七章编写人获奖:1.《中国黄土》 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5年 排名第52.《沙漠、砾漠、黄土》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7年 排名第53.长庆油田延安组油层微观模型水驱油研究 中国石油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 排名第24.化学堵剂在低渗透油层中的封堵机理研究与应用效果 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 排名第15.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技术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第五届科学技术大会银奖 1999年 排名第1其它:美国SPE(石油工程师学会)会员 陕西省石油学会理事,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 宋进喜
  • 宋进喜,男,博士,教授。西北大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自然地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水文学、水资源及水环境研究。  通讯地址: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联系电话:029-88308596  电子邮箱:jinxisong@gmail.com  一、教育经历  1992.9-1996.7 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 理学学士  1996.9-1998.7 长春科技大学(现为吉林大学) 工学硕士  2000.9-2004.4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工学博士  二、工作经历  1998.7- 今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2.5-2003.1 南京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级访问学者  2004.7-2006.8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博士后  2006.9-2008.9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USA 访问学者  三、教学工作  承担本科生课程:《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及水环境》  承担研究生课程:《生态水文学》  四、科研工作  (一)代表性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典型物理化学作用下河床渗透系数变化机理研究(51079123),2011-2013,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区域性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动态分析及优化模式研究(50609021),2007-2009,主持  3.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河流主题专题:渭河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9ZX07212-002-003),2009-2011, 主持  4.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渭河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变化特征及其响应机制,2010-2012,主持  5.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中瑞合作项目),渭河流域生态基流及其保障措施研究(2009DFA22980),专题负责人  6.Lower Platte North Natural Resources District, USA,Development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model in the Lower Platte area, 2007-2010, 研究骨干  7.The Upper and Lower Elkhorn NRDs and the Nebraska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USA, Streambed tests for the Elkhorn River Basin, 2007-2009,研究骨干  8.Four Natural Resource Districts of Nebraska, USA,Characterization of aquifer hydraulic conductivities of an alluvial aquifer and streambed conductance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entral Nebraska,2004-2007,研究骨干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渭河流域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与水沙变异规律(50579003), 2006-2008,第一参加人  10.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京津地区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及相关问题研究,2006-2007,技术骨干  11.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西安城市雨水资源化及其利用模式研究(2003D07),2003-2005,主持  12.陕西省环保厅:陕北地区环境容量、污染控制及发展对策研究,2009,技术骨干  13.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生态供水效益分析,2004-2005,专题负责人  14..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全球气候变化对雅鲁藏布江流域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及水资源系统演变规律研究,2003-2005,专题负责人  15.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渭河干流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01JK215)2002-2003,主持
  • 朱志梅
  • 朱志梅,女,汉族, 2004 年 6 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态学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同年进入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环境科学教研室,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公派赴意大利Salento大学生物与环境科学技术系进修,现任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联系方式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邮编710127; Email:zhzhmx@126.com  个人履历  2008.5-2009.2 意大利Salento大学生物与环境科学技术系 进修  2004.6-今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环境科学系 教师  2001.9-2004.6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理学博士(生态学)  教学情况  主要承担本科生《环境生物学》、《生态保护概论》、《环境学》以及研究生《可持续发展原理》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参与陕西省2008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生态学》和西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生态学》项目。  研究兴趣  1. 干扰生态与恢复生态。针对我国北方草原退化、沙化问题,重点研究植物与土壤系统的耦合作用机制与调控对策。  2. 环境生物与植物生态研究。将生态学、生物学与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 围绕人类干扰下的生态破坏(沙漠化)以及环境污染(重金属污染)问题,运用多学科手段研究植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机理。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壤驱动机制与植物的耐胁迫性研究(30910103085),2010. 1-2010. 12; 主持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北沙漠化土壤驱动机制与植物的耐胁迫性研究(30700648),2008.1-2010.12;主持人。  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陕北能化基地生态建设基础研究—沙漠化演变机制分析(2006Z05),2007.1-2009.12;主持人。  4.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 陕北风沙草原区沙漠化土壤与植物耐胁迫驱动机制(08JK442),2008.1-2010.12;主持人。  5. 西北大学科研基金: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程度及生态重建研究(04NW60),2004.1-2006.12;主持人。  6. 西北大学科研启动金: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及重建机制研究(okyqdf14),2007.1-2008.12;主持人。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珍稀植物白皮松遗传结构的时空动态研究(31170311),2012.1-2015.12;第一参加人。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和农户响应模拟研究(40601005),2007.1-2009.12;主要参加人。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半干旱区社会-生态系统对干旱的适应演化机制(30500077), 2006.1-2008.12; 主要参加人。  发表文章及出版专著  1. Zhu Zhimei, Yang Chi, Cao Mingming, Liu Kang. 2007,Analysis on the Soil Factor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the Plants in the Process of Sandy Desertification on Grassland, Acta Ecologica Sinica, 27(1)  2. 朱志梅,杨持,曹明明,刘康。草原沙漠化过程中植物叶面积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生态学杂志,2010,29(12):2384-2389  3. 朱志梅,杨持,曹明明等。草原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因素分析及其植物的生理响应,生态学报,2007,27(1)  4. 朱志梅,杨持持,曹明明等。多伦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在沙漠化过程中的变化,水土保持通报,2007,17(1)  5. 朱志梅,杨持. 2004,草原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的耐胁迫类型研究,生态学报, 24(6):1093-1100  6. 朱志梅,杨持. 2004,沙漠化过程中四个共有种的生长和抗氧化系统酶类变化,应用生态学报, 15(12):2261-2266  7. 杨持,朱志梅. 2003,沙质草原沙漠化过程不同阶段稳定性与恢复性研究,生态学报, 23(8): 2545-2549  8. 刘颖茹,杨持,朱志梅. 2004,我国北方草原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碳、氮变化规律研究,应用生态学报, 15(9):1604-1606  9. 朱志梅,杨持. 2003,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的变化和适应机理研究概述,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4(1):103-114  10. 朱志梅,宋炳煜. 2003,吸湿回干处理对小麦抗盐性的生理效应,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4(4):429-431  11. 朱志梅等,副主编,赵哈林等,主编. 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的适应对策及植被稳定性机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10  12. 朱志梅,侯昭华; 刘康; 陈大年。Hg2+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效应,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8(1),96-98
  • 陈海
  • 陈海,男,汉族,1971年生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自然地理学博士。  地址: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系,西安,710069  电话:+86+29-88308634  +86+29-88308427  E-mail:chw@nwu.edu.cn  ◆教育经历  1990 – 1994 本科生,山西经济管理学院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5 – 1998 硕士生,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地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1 – 2004 博士生,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自然地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4 – 1995 山西省太原市绒织印染厂;  1998 – 2001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助教;  2001 – 2006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讲师;  2006 至今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副教授;  2007 至今 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后研究  ◆研究领域  资源与环境生态学;自然地理学;乡村地理学  ◆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因子时空分异规律与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等方面。  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的响应研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LUCC与生态环境效应响应机制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面。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模拟研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决策框架模型构建及模拟研究。  微观主体土地利用行为与景观格局互动机理研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不同尺度土地利用主体间相互作用与转化,微观主体土地利用行为与景观格局动态联系的研究。  ◆科研情况  主持项目  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和农户响应模拟研究(40601005). 国家自然基金, 2007  城乡交错区微观土地流转行为与宏观土地流转模式空间演化互动机制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010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LUCC与区域水分盈亏响应机制研究(JI05251).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 2005  北方农牧交错带黄土高原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机制研究. 西北大学科研启动基金, 2004  典型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定量评价. 西北大学自然科学基金, 2004  参与项目  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范式(2007CB106807), 973项目子课题, 2000  多尺度生态资产综合测量技术与应用示范(2001AA136060). 863项目, 2001  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003CCC01500). 973预研项目, 2003  中条山植被和植物区系与地理环境特征关系综合研究(40271047). 国家自然基金, 2003  基于遥感和碳循环过程模型反演中国土壤呼吸的关键参数. 国家自然基金(40401028), 2005  西部地区主要城镇区域与PREE系统协调发展的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50678149), 2007  关中周边山地区生态环境潜在价值评估与建设对策研究. 陕西省教育厅. 2001  发表论文  (1) 陈海, 梁小英. 2002. 脆弱区生态重建的环境管理分析.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2)  (2) 陈海, 梁小英. 2002. 南方石灰岩山地石漠化及其治理的生态学分析. 西北大学学报, 32(3).  (3) 陈海, 康慕谊, 赵云龙. 2003. 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度的研究及其应用. 水土保持通报 23(3).  (4) 陈海, 康慕谊. 2003. 森林旅游资源价值核算研究进展. 资源科学. 25(3)  (5) 陈海, 康慕谊, 曹明明. 2004. 土地利用类型与水分亏缺的风险程度关系. 自然资源学报, 19(5).  (6) 陈海, 康慕谊, 范一大. 2004. 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 20(5)  (7) 陈海, 康慕谊, 曹明明. 2005.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生产范式区划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25(5).  (8) 陈海, 康慕谊, 曹明明. 2006.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气候资源空间特征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1(2).  (9) 陈海, 康慕谊, 曹明明. 2006. 基于RS与GIS北方农牧交错带宏观生态背景分异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26(1)  (10)陈海, 康慕谊, 曹明明. 2007.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林牧业生产结构类型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27(2)  (11)陈海, 梁小英. 2007. 近40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时空分异特征. 西北大学学报. 37(4)  (12)陈海, 梁小英, 高海东. 2008. Multi-Agent System模型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中的研究进展. 自然资源学报. 23(2)  (13)陈海, 王涛, 梁小英. 2009. 基于Multi-Agent System的农户土地利用模型的构建与模拟. 地理学报, 64(12)  (14)陈海, 杨维鸽. 2010. 基于MAS从地块到村庄的多尺度土地利变化模型的构建及模拟研究.地理研究. 29(9)  (15)Hai Chen, Liang Xiao Ying, Li Rui. 2010. Based on a Multi-Agent System for multi-scale si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ousehold’s LUCC. 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BATING LAND DEGRADATION IN AGRICULTRAL AREAS (LANDCON 1010). 10. (ISTP and EI)  (16)王涛, 陈海. 2009. 基于Agent建模的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模拟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4(12)  (17)王涛, 陈海. 2009.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影响下米脂县银州镇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29(5)  (18)高海东, 陈海. 2009. 基于博弈论的农户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5)  (19)张波, 陈海. 2009. 米脂县退耕还林(草)可持续发展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29(6)  (20)杨维鸽, 陈海. 2010. 农户对退耕政策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30(1)  (21)杨维鸽, 陈海, 等. 2010. 基于多层次模型的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5(4)  (22)赵云龙, 唐海萍, 陈海, 等.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与应用.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6)  (23)郗静, 曹明明, 陈海. 2009. 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29(3)  (24)郗静, 曹明明, 陈海. 2009. 智能体模型在微观土地利用行为模拟中的应用及启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5(4)  (25)梁小英, 杨明楠, 陈海. 2010. 农户类型与农业景观变化类型间相互作用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30(1)
  • 王俊
  • 男,汉族,1974年11月生于河南虞城,博士,现任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师,副教授,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后。  联系方式: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邮编710127; Email:wangj@nwu.edu.cn  个人履历  2009.7-2010.1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高级访问学者  2006.1- 2009.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后  2004.9-2005.6 意大利Salento大学景观生态学实验室 进修  2003.6-今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环境科学系 教师  2000.9-2003.6 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理学博士(生态学)  1997.9-2000.6 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硕士(生态学)  1992.9-1996.7 兰州大学生物系 理学学士(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  教学情况  主要承担本科生《生态学(双语)》、《自然地理学》、《全球变化》、《人类生态学》以及研究生《现代自然地理》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陕西省2008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生态学》、西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生态学》和西北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现代自然地理》项目,参与省级教改项目一项。  研究兴趣  1.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 针对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重点研究水分、养分与生产力的耦合作用机制与调控对策。  2.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分析。 运用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理论,以我国西北半干旱区为例,多时空尺度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系统社会学与生态学过程的协同演化机制。  科研项目  1. 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209123),旱作农田土壤CO2释放特征及调控机制,2009.1~2011.12,主持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00077):半干旱区社会-生态系统对干旱的适应演化机制, 2006.1-2008.12;主持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科金生外30610103120):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生态系统对干旱的恢复力研究,2006.7-2007.12; 主持人  4. 中国科学院知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24 ):旱作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与降水生产潜力的适度开发,2006.9-2010.12,子课题负责人  5.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D02),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对干旱的适应演化机制,2007.1-2008.12;主持人  6.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06JK182):社会-生态系统对干旱的适应演化机制-以安塞县为例,2006.7-2008.12;主持人  7. 西北大学科研基金(04NW16):半干旱区草田轮作生产力机制,2004.1-2006.12;主持人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01005),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和农户响应模拟研究。主要参加人。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00648),陕北沙漠化土壤驱动机制与植物的耐胁迫性研究,主要参加人。  发表文章  1. Wang Jun, Liu Wen-Zhao, Dang Ting-Hui. Responses of soil water balance and precipitation storage efficiency to increase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winter wheat. Plant and Soil, 2011 DOI: 10.1007/s11104-011-0764-4  2. Wang Jun, Liu Wen-Zhao, Mu Han-Feng and Dang Ting-Hui. Inorganic phosphorus fractions and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in a calcareous soil receiving 21-years superphosphate application. Pedosphere, 2010, 20(3): 304-310 doi:10.1016/ S1002-0160 (10) 60018-5  3. Liu Wenzhao, X.-C. Zhang, Tinghui Dang, Zhu Ouyang, Zhi Li, Jun Wang, Rui Wang, Changqing Gao. Soil water dynamics and deep soil recharge in a record wet year in the southern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0, 97: 1133-1138 doi:10.1016/j.agwat.2010.01.001  4. 王 俊, 杨新军, 刘文兆. 半干旱区社会—生态系统干旱恢复力的定量化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2010,29(11):1385-1390  5. 杨小慧,王俊*,刘康,张向龙. 半干旱区农户对干旱恢复力的定量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4): 101-106(*通讯作者)  6. 官情,王俊*. 农田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2010,40:1-5(*通讯作者)  7. 罗隆诚,王俊*. 青藏高原未来气温变化趋势的R/S分析.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4):93-99(*通讯作者)  8. 张益望,刘文兆,王俊. 补充灌溉及氮磷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2010,29(7):1307-1313  9. 张益望,刘文兆,王俊,杨玉玲. 轮作及不同施肥措施对春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4): 124-128  10. 王 俊,孙 晶,杨新军,刘文兆,N. Zacarrelli, 张向龙, 汪兴玉. 基于NDVI的社会-生态系统多尺度干扰分析——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 生态学报,2009,29(4):1621-1627  11. 王俊,张向龙,杨新军,汪兴玉,孙晶. 半干旱区社会-生态系统未来情景分析——以甘肃省榆中县北部山区为例. 2009, 28(6): 1143-1148  12. 王俊,刘文兆,钟良平,李玉山. 长期连续种植苜蓿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土壤水分的空间差异性. 草业学报, 2009, 18(4): 41-46  13. 杨玉玲,刘文兆,王俊,张益望. 配施钾肥、有机肥对旱地春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西北农业学报,2009,(3):116-121  14. 张益望,刘文兆,王俊, 杨玉玲.定位施肥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生态经济, 2009, (10): 35-39  15. 张向龙,王 俊*,杨新军,孙晶. 情景分析及其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生态学杂志,2008,27(10):1763-1770 (*通讯作 者)
  • 权东计
  • 权东计,男, 1963 年 6 月生,教授级高工,硕士生导师。1986 年 7 月毕业于西北建筑工程学院。 1986 年7—2000年 5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事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与科研工作。2000 年5月调入西北大学,任职于城市规划与设计教研室,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教学与科研工作。  一、 教学工作  先后承担《中国城市建设史》、《建筑设计初步》、《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规划设计》、《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工业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工程概预算》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 科研项目  1.已完成的规划编制项目:先后参加和主持完成以“朱雀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陕西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山西省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黑龙江省一面坡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等10个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工作;参加完成“渭河发电厂绿化设计”、“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绿化设计”、“兰空司令部绿化设计”、“长安芙蓉苑绿化施工图设计”等20多个单位的绿化设计工作;主持完成“三门峡水利枢纽区绿化美化规划设计”、“万家寨水利枢纽区绿化美化规划设计”、“山系河津铝厂”等5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绿化美化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与项目负责人完成“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唐昭陵保护总体规划”、“西安博物院总体规划调整与仿古一条街街景设计”、“宁夏贺兰山贺兰口岩画保护总体规划”等8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划编制工作;主持完成“银川市旅游空间布局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羊头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神农架石槽河景区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等8项旅游区与景区规划和景观设计工作;另外还参加完成“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河南内乡县城总体规划”等3项。  2.目前正在研项目:“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保护规划”、“宁夏灵武水洞沟旅游区总体规划”; “大遗址保护与旅游生态环境模式建设研究(教委产业化项目)”、“中国森林生态网落体系“点”的研究与示范试验(延安城市绿化)(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项目”、“旅游空间演化机理与优化模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三、科研主要成果:  出版专著:森林公园规划理论与实践。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 10 。  先后在“经济地理”、“西北大学学报”、“水土保持通报”等杂志上发表以“唐昭陵与长安城空间关系研究”、“大遗址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初探”、“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发展战略研究”等论文 20 余篇。。
  • 段汉明
  • 段汉明,男,1954年生,1978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水利系水工建筑专业,后一直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1993—1996年任陕西省汉中市规划设计室主任,1995年5月晋升高级城市规划师。1996年11月调入西北大学,1997年转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注册城市规划师。2003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业经历  从事城市规划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各类城市规划设计共60多项,其中《汉中市城区抗震防灾规划》获汉中市1991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7年曾作为主设计人之一参加《杨凌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上报方案》设计,杨凌农业示范区成立后,与中国城市规划院合作,在《杨凌农业示范区城市总体规划》全国招标竞赛中获一等奖,(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作品集,第106页)。2004年在《西北大学南校区绿化景观设计》方案招标竞赛中获优秀设计奖。2006年论文《中国传统哲学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印证》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第二届《求是》理论论坛征文活动中获奖。论文“循环经济视点下的城市超循环体系”获 2007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年论文《基于实证精神的城市规划学理》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第三届《求是》理论论坛征文活动中获奖。  教学方面(1997——至今)为硕士研究生讲授:  《人居环境学》 为本科生讲授:  《城市美学与环境设计》 《园林设计》 《详细规划》 《城市设计》  共指导人文地理、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研究生 23 名,其中博士 1 名、硕士 22 名。硕士中有 7 人已获得硕士学位,硕士毕业论文均为优秀,毕业论文全部选入清华同方全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获奖情况  1998 、 2003 年获西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2000 年学校课程状态评估为优秀。  2003 年获西北大学第二届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  “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建设的实践与成效”获西北大学 2007 年教学成果一等奖。  《城市设计概论》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 ,2003 年被列为西北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 促成了本书的完成。  主编教材  主编 3 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城市设计概论》 科学出版社 43 万字 2006 年 1 月出版 独立完成 已第四次印刷;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 科学出版社 45 万字 2006 年 9 月出版 独立完成 已第三次印刷;  《城市美学与景观设计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70 万字 2008 年 1 月出版 独立完成。  科研方面  1998—2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地区城市结构研究》 (项目编号:59778011) 主持人  2006-20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地区人口城市化进程与区域PREE系统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05XRK010) 主持人  2007—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地区主要城镇区域与PREE系统协调发展的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50678149) 主持人  1998-1999 绥德县城市供水日元贷款项目规划 主持人  1999-2000 绥德县城市总体规划 主持人  2001-2002 西安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主持人  1999-2000 秦陵保护与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 主设计人  2004 庄浪县中心广场设计 主持人  2004 西北大学南校区绿化景观方案设计 主持人  12006-2007 中国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主持人  2007 旬阳县大河南片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暨村民安置点修建性详细规划 主持人  2007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主持人  2007-2008 陕西商南金丝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主持人  2008 西宁市周家泉小区景观规划设计 主持人  科研成果  著作:1. 段汉明,城市学基础, 30 万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4  2. 段汉明,城市美学与环境景观设计, 50 万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0  (两书内容见《城市规划》 2001 年 7 期第 80 页“规划书市”)
  • 谢元礼
  • 谢元礼,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同行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曾在国内率先进行数字摄影测量的应用研究和 RS 、 GIS 、 GPS 集成在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智能化中的应用研究,主持设计出我国第一台月球仪模型。主持和参与过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目前研究方向为数字摄影测量、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水土保持、景观生态中的应用。  主持的项目主要有: HELAVA 数字摄影测量的应用开发、数字摄影测量在铁路航测中的应用研究、油田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基于 DEM 的土壤侵蚀动态监测体系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主要参与项目:延安市东关延河南岸环境整治与景观规划研究、西北地区主要城镇区域与 PREE 系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主持西北大学第三批“新世纪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工程”项目《数字摄影测量课程与建设》,参与陕西省精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精品课程建设》,参编教材《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科学出版社, 2004.3 )一部。  发表的论文主要有:  • 基于全自动无刺点空中三角测量的航测内业生产新流程探讨,《铁路航测》 1997.4  • 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初探,《测绘通报》 1998.3  • 试论数字摄影测量空三加密的应用及精度,《北京测绘》 1998.3  • 译文:一种自动空中三角测量系统的概念、实现和结果,《测绘通报》 1998.12  • 浅谈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铁路航测》 2000.4  • GIS 的历史回顾与展望,《城市与区域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4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科技园区管理系统的设计,《中国地理协会 2003 年年会》 2003.10  • DEM 提取黄土高原地面坡度的不确定性 . Modeling Slope Uncertainty Derived from  DEMs in Loess Plateau 《地理学报》 2003 第 58 卷第 6 期 824-830  • 基于组件 MapObjects 油田管网多种查询方式的设计与实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06 第 36 卷专辑  • 基于组件 MapObjects 专题数据编辑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第 36 卷专辑  • 基于多期遥感影像植被指数变化的研究方法,《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第 37 卷专辑  • 基于 ArcObjects 土壤侵蚀 USLE 模型的实现与应用,《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第 37 卷专辑
  • 杨联安
  • 杨联安,男,1968年8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武功县人,中共党员,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土壤肥料教学、科研及开发工作,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优选资助课题获得者,近年来主持参加欧共体、国家、教育部、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 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 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陕西省政府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厅局级2项。先后在核心刊物和重要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获省级奖项5项,2004~2005年度西北大学优秀教师,1997~1998年度西北大学优秀教师一等奖。  1989年7月、1992年7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分别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96年1月在浙江大学遥感信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6年2月至今在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任教。1998年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国预备部进修德语 。1999年11月~2000年11月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奥地利萨尔兹堡大学进修地理信息系统。曾担任城市与资源学系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研室主任。目前担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测绘学会常务理事兼教育科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评审专家、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  一、科研情况  项目负责人科研项目  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9801009)  中尺度土壤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起止时间:1999年1月~2001年12月  ⒉ 教育部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项目 〔教外司留[2001]498号〕  中尺度土壤景观分析  起止时间:2001年1月~2002年12月  ⒊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0YJA910010)  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土壤格网采样技术研究  时间: 2011年1月-2012年12月  ⒋ 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优选资助课题 (94005)  抑制土壤风蚀对防治沙尘暴的作用  起止时间:2004年1月~2006年12月  ⒌ 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编号98D05  地市级土地规划管理动态信息系统的研制——以西安市为例  完成时间:1999年1月~2000年12月  ⒍ 西安市科技攻关项目 (GG04108)  西安市土壤信息系统建设及其网络软件开发  ⒎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 (07JK405)  基于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测土配方施肥土壤采样方法研究  完成时间:2003年1月~2005年12月  8.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 (02JK086)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  完成时间:2003年1月~2005年12月  9. 2002年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  基于GIS的西安市城市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承担单位: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完成时间:2002年1月~2003年12月  10. 陕西省教育委员会专项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H1972179)  土地利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  承担单位: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完成时间:1997年8月~1999年8月  11.西北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土地利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构架  完成时间:1996年1月~1996年12月  参加的省部级科研项目
  • 李天文
  • 李天文,教授,研究生导师。1983 年 7 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原测绘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后获西北大学环境科学理学硕士学位。1983 年 7 月分配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任教, 1986 年调入长安大学任教,1992 年至 1994 年受铁道部大桥局聘请,任广深高速公路测量总工,负责广深高速公路高架部分的施工放样工程,2001 年调入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任教。  任教以来一直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工作,先后为研究生及本科生主讲了 9 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发表学术研究论文 50 余篇,SCI 收录一篇。出版教材及专著 6 部,其中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教材 3 部:《GPS原理及应用》被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现代测量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地籍测量》为 21 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在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了《控制测量学》及《秦岭山地自然保护与区域发展研究》;在交通出版社出版了《交通GIS及其在ITS中的应用》。主编的《控制测量》一书获学校第三届优秀教材二等奖,完成的“控制测量教学改革”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主编的《GPS原理及应用》2004年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陕西省2004年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又获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  主持了原地矿部 “ 九五 ” 重点攻关课题 “ GPS 与 GIS 结合进行计算机地质填图先进技术与方法研究;国家软科学项目、陕西省重大科技项目“ 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战略研究 ”;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 “ 城市高层建筑物施工对相邻建筑影响研究 ” 、“西安市地表沉降机理研究”;广深高速公路高架桥的施工放样工程;陕西省礼泉县城市控制网的建立及地形测图工程;国道 312 线丹凤—商南段改道工程中的地形测图工程;石泉县数字地形测绘;西安思源科技培训学院校舍楼滑坡监测与数据综合分析 ;西安通信工程学院高层住宅楼沉降监测及对相邻建筑物影响规律研究;西安星辰小区高层住宅楼的沉降监测及数据综合分析;中铁十二局沿海铁路宁波特大桥控制网检测项目、宝天高速公路天水段的隧道控制网检测项目及沿海铁路宁海县隧道控制网的检测等多项纵、横向课题。
  • 张阳生
  • 张阳生,教授,1977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迄今一直在西北大学任教。期间曾于 1978 年至 1980 年先后在武汉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大学等院校进修学习; 1987 年至 1989 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进修学习。现任国土资源与区域规划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陕西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先后主讲过《经济地理学导论》、《世界经济地理》、《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区域规划原理》、《城市社会学》、《城市住宅问题》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累计指导学士学位论文 60 余篇,指导硕士研究生 10 余名。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经济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及相关部委、陕西省及其地方政府的基金项目 7 项;完成各类城市与区域规划设计项目 80 多项。出版著作 6 部,发表科学论文 50 余篇。  二 、主持和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1. 青海省城镇体系规划;参加;与中规院合作;  2. 青海省西宁市总体规划;参加;与中规院合作;  3.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总体规划;参加;与中规院合作;  4. 陕西省杨凌城市总体规划;参加;与中规院合作;  5.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青海湖总体规划;参加;专题负责人;  6. 陕西省延安市总体规划;参加;与中规院合作;  7. 新疆昌吉州城市群发展战略规划;参加;与深圳市规划院合作;  8. 陕西省延安市东关延河南岸环境整治与景观规划;第二主持;  9. 青海东部沿黄河城镇经济带城镇体系规划;主持;  10. 陕西省子洲县城总体规划;主持;  11. 青海省天峻县城总体规划;主持  12. 陕西省韩城市龙门工业园区道路交通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主持  13. 广东省博罗县城总体规划;参加;与中规院合作;  14. 陕西省凤翔县姚家沟镇总体规划;主持  15. 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镇总体规划;主持;  16. 陕西省城固县原公镇总体规划;主持;  17. 陕西省镇巴县渔渡镇总体规划;参加;  18. 陕西省绥德县田庄镇总体规划;主持;  19. 陕西省绥德县义合镇总体规划;主持;  20. 陕西省绥德县崔家湾镇总体规划;主持;  21. 陕西省绥德县四十里铺镇总体规划;主持;  22. 陕西省合阳县洽川镇总体规划;主持;  23. 陕西省蓝田县玉山镇总体规划;主持;  24. 陕西省蓝田县孟村镇总体规划;主持;  25. 陕西省蓝田县 洩湖 镇总体规划;主持;  26.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镇总体规划;主持;  27. 青海省刚察县泉吉镇总体规划;主持;  28. 青海省刚察县吉尔孟镇总体规划;主持;  29. 青海省刚察县哈尔盖镇总体规划;主持;  30. 青海省循化县街子镇总体规划;主持;  31. 青海省乐都县雨润镇总体规划;主持;  32. 青海省乐都县高庙镇总体规划;主持;  33. 青海省海晏县哈勒景乡现代化牧业示范基地详细规划;主持;  34. 青海省共和县江西沟乡现代化牧业示范基地详细规划;主持;  35. 青海省共和县龙羊峡镇总体规划;参加;  36. 青海省民和县城总体规划;参加;  37. 青海省格尔木市城市建设与发展十一五规划;主持;  38. 陕西省靖边县青阳岔镇总体规划;主持;  39. 陕西省靖边县杨桥畔镇总体规划;主持;  40. 陕西省靖边县杨米涧镇总体规划;主持;  41. 陕西省靖边县东坑镇总体规划;主持;  42. 陕西省靖边县黄蒿界镇总体规划;主持;  43. 陕西省靖边县周河镇总体规划;主持;  44. 陕西省靖边县王渠则镇总体规划;主持;  45. 陕西省靖边县柠条梁镇总体规划;主持;  46. 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镇总体规划;主持;  47. 陕西省长安县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开发带总体规划;专项负责;  48. 陕西省蓝田县葛牌镇总体规划;主持;  49. 陕西省蓝田县史家寨镇总体规划;主持;  50. 陕西省黄龙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主持;  51. 陕西省黄龙县城绿地系统规划;主持;  52.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总体规划;主持;  53. 陕西省小城镇生态建设规划模式研究,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主持;  54. 陕西省设市预测规划,陕西省民政厅项目,参加;  55.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重点县 - 子长县综合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科学院项目,参加;  56. 乡村社区发展模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  57. 区域分析与规划重点课程建设研究,西北大学重点课程建设研究项目,主持;  58. 《西安市地图集》编撰,西安市政府项目,参加;  59. 陕西省子洲县电市镇总体规划;主持;  60. 陕西省子洲县三川口镇总体规划;主持;  61. 陕西省子洲县老君殿镇总体规划;主持;  62. 陕西省子洲县苗家坪镇总体规划;主持;  63. 陕西省子洲县裴家湾镇总体规划;主持;  64. 陕西省杨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参加;  65. 陕西省宝鸡国土规划,宝鸡市计划委员会项目,参加;  66. 陕西省延安国土规划,延安市计划委员会项目,参加;  67. 西安雁塔区杜陵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参加;  68. 山西省泽州县大阳镇区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主持;  69. 丝绸之路沿线小城镇兴衰规律研究,建设部重点招标项目,专题负责;  70. 陕西省吴旗县城总体规划,专题负责;  71. 新疆沙雅县城总体规划,主持;  72. 新疆沙雅县城镇发展战略研究,主持;  73. 新疆沙雅县城镇体系规划,主持;  74. 新疆沙雅县城绿地系统规划,主持;  75. 新疆沙雅县城近期建设规划 , 主持;  76. 青海省德令哈市城镇体系规划,主持;  77. 陕西户县、周至县六个新农村建设规划,主持;  78. 中国内陆大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空间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合作参与。
  • 李同昇
  • 李同昇,男,1960 年9 月生,陕西省岐山县人。教授,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科带头人,西北大学“112 ”人才,精通俄语,熟练掌握英语。现任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学副院长。  一 工作经历  2003 年- 现在 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2000 年- 现在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教授、系副主任  1995 - 2000 年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副教授  1994 - 1995 年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讲师  二 教育经历  2003.11--2004.4 莫斯科师范大学、莫斯科大学 高级访问学者  1988.10--1992.8 原苏联敖德萨大学研究生,获经济与社会地理学博士学位  1986.9--1988.10 西北大学地理系硕士研究生  1980.9 — 1984.7 西北大学地理系本科生,获学士学位  三 教学工作  1994 年以来,先后为本科生讲授经济地理学、产业发展与布局、中国经济地理、国土规划、区域经济学等课程,为博、硕士研究生讲授现代人文地理、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现代人文地理学基本问题等课程;主持完成了 3 项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在《高等理科教育》、《人文地理》等刊物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0 余篇,提出了研究生教育的“道德素养 + 创新能力 + 交流能力”的综合培养模式、本科生 “过程考核+资格考试 + 口试+项目训练”的课程考试新模式、 地理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案,先后获得 1 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第 1 )和 2 项西北大学教学成果奖(排第 1 )。现主持陕西省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建设项目。  四 科研工作  1996 年以来,主持完成了 20 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陕西省政府科技项目。 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城乡关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及其优化调控、技术创新的空间扩散与区域发展、产业旅游与生态旅游、 西安市—陕西省—西北地区—新亚大陆桥经济带等不同层次的区域发展和规划等方面,在《地理科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城市规划》、《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水土保持通报》、《西北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了学术论文 70 余篇,先后出版了学术专著《乡镇社区发展与规划研究》和《陕西文化景观研究》,合著有《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Developing China ' s West: A Critical Path to Balanced National Development 》等 10 余部著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排第 1 )。  五 社会兼职  中国地理学会乡村发展与可持续农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西安市旅游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和管理学部通信评审专家  科技部、教育部、陕西省、西安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经济地理》杂志编委  《人文地理》杂志编委  六 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 :与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师范大学、俄罗斯地理学会及多位著名人文地理学家建立了实质性交流和合作关系;与敖德萨大学、乌克兰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有长期交流和合作关系。  海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与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台湾大学、(台湾)亚洲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  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 :长期参与中国地理学会及其专业委员会的相关学术会议,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宁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研究所等单位有多项实质性合作关系。  主要研究领域  一 城乡关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1 支撑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乡村空间类型及其综合发展模式研究——以宝鸡地区为例( 49671023 ) 1997~1999 (项目负责人)  (2)国家教委优秀回国人员基金项目:人地关系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1995~1997 (项目负责人)  (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宝鸡市农村社区类型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1996D07 ) 1997~1999 (项目负责人)  (4)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线两带”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2003D06) 2004-2006 (项目负责人)  (5)国土资源部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农用土地分等定级成果应用方案研究 2001~2002 (项目负责人)  2 代表性成果  (1)李同升 . 乡村地域共同体及其结构与功能研究 . 西北大学学报, 1998 ( 5 )  (2) 李同升、厍向阳 .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分析—以宝鸡为例 . 西北大学学报, 2000 ( 3 )  (3)李同升、刘笑明、陈大鹏 . 区域小城镇的空间类型及其发展规划研究 . 城市规划, 2002 ( 4 )  (4)李同升、罗雅丽 .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村镇建设思考,经济研究参考, 2005 ( 70 M -5 )  (5)罗雅丽、李同升 . 制度因素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人文地理, 2005(4)  (6)罗雅丽、李同升 . 城乡关联性测度与协调发展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系统, 2005 ( 5 )  (7)李慧栋、李同升 . 社区规划的发展进程与多维透视,城市发展研究, 2006 ( 6 )  (8)沈锐、李同升 . 后现代的新城市主义与中国城市规划,城市问题, 2005 ( 4 )  (9)李同升、程叶青 . 我国西部地区大中城市投资环境评价与分析,人文地理, 2002 ( 4 )  (10)程叶青、李同升 . 西部地区中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 5 )  (11)刘小鹏、李同升 . 国际 BOT 投融资方式在陕西农业建设中的应用,西北大学学报, 2003 ( 1 )  (12)李同升等 . 乡镇社区发展与规划,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0  (13)曹明明、李同升 .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  3 学术创新  (1) 系统进行了城乡一体化的机理(动力机制)研究,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态测评体系和研究方法,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政策与制度的制约和激励研究,并以大西安地区和宝鸡市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2) 在国内地理学界较早开展了乡镇社区发展与规划研究,通过对乡镇地域系统的剖析,提出乡镇社区的理论概念,分析了其结构与功能,并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建立了描述其的指示因素和指标体系,以关中地区为例,进行了乡镇社区空间类型划分和发展模式研究,开展了以社区综合发展为目标的乡镇规划研究,提出了走向城乡一体化的社区发展与规划思路。  二 经济地域系统演化与调控研究  1 支撑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区域开发的地学基础”( 40131010 )(项目负责人为陆大道院士)之子课题:区域经济的影响因素的典型研究 2002~2005 (项目负责人)  (2) 973 计划项目“东北亚生态系统演化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2005CB724801 )  一级子课题:西伯利亚自然-经济系统的特点及其地域开发功能和方向 2005 - 2007 (项目负责人)  (3) 高等学校博士点科研基金项目:“流域 PRED 系统及其时空协同研究” ( 20060697004 ) 2007-2009 (项目负责人)  (4)陕西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项目:“陕西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战略研究”( 2003K12-G5 )之专题三 — 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时空协同及其解决方案  2004-2005 (项目负责人)  (5)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战略研究”( 2004DGS3D026 )专题五 -- 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时空协同及其解决方案 2005-2006 (项目负责人)  (6)陕西省政府研究项目:西部大开发中陕西重点开发区域及优先项目选择 1999~2000 (项目负责人)  (7)西安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项目: 西安市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研究 2004—2005 (项目负责人)  (8)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 西安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创新模式和促进机制研究 ( HJ06005-07 ) 2006—2007 (项目负责人)  2 代表性成果  (1)李同升、徐冬平 . 基于 SD 模型的流域水资源 — 社会经济系统时空协同分析 . 地理科学 2006 ( 5 )  (2)程叶青、李同升、张平宇 . SD 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源刊), 2004 ( 12 )  (3)徐冬平、李同升 . 陕西关中地区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时空协同分析,水土保持通报, 2005 ( 3 )  ( 4 )程叶青、李同升 . 矿业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 西北大学学报, 2004 ( 6 )  (5)李同升、韦亚权 . 工业生态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 ,生态学报 , 2005(4)  (6)李同升、韦亚权、周华 .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研究,经济地理, 2005 ( 5 )  (7)李同升、陈文言 . 我国西部自然资源开发的体重创新和立法问题,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0 ( 2 )  (8)李同升、赵荣 . 西部大开发与陕西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水土保持通报, 2000 ( 1 )  (9)厍向阳、李同升 .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及协调度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00 ( 2 )  (10)刘小鹏、李同升 .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沙产业建设综合绩效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 以宁夏中北部为例,水土保持通报,2001(3 )  (11)李同升 . 西部大开发 — 观念、政策与行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1 ( 1 )  (12)李同升 . 西北地区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与对策,西北大学学报, 1997 ( 1 )  (13)赵荣、李同升 . 陕西文化景观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9  3 学术创新  (1) 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立足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的陕西和黄土高原地区,在区域分析和地域经济系统动态模拟的理论与方法、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演化及其优化调控、陕西城乡聚落系统结构及其空间演化等研究领域有一定的特色。  (2)在理论上,以地理学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汲取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强调学科交叉、多视点系统解析,注重对经济地域系统的组织结构、影响因素、运行机制和演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动态模拟,探讨其发展规律和优化调控方法措施,进而指导区域开发和区域规划的实践活动。对黄土高原经济地域系统的分析、渭河流域水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模拟、城乡聚落体系演化及其空间结构、西部大开发的地理学研究都体现了上述思想。  (3)在实践上,重点开展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研究、黄土高原典型县综合开发与治理规划、产业复合生态系统与生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等研究。研究成果均被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所采用。
  • 赵俊峰
  • 赵俊峰:工学博士,讲师。1997年获中国矿业大学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学士学位,2002-2007年就读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硕博连读,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评聘为工程师,2010年转聘为讲师。  通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邮编:710069  电 话:13088960408 电子邮件:zjf@nwu.edu.cn  工作经历  1997.7-2002.9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2007.7-2009.4 西北大学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研究  2009.5- 今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讲师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及热史方面的研究工作,具体包括:改造型盆地原始沉积边界恢复,盆地沉积充填对烃源岩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盆地与山脉热历史重建等。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沉积环境与沉积相,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野外地质教学;  研究生课程:油气勘探与资源地质评价,含油气盆地分析  发表论文  第一作者发表文章12篇,非第一作者合作发表文章13篇,主要如下:  1. Zhao Junfeng, Liu Chiyang, Wang Xiaomei, et al. Migration of depocenters and accumulation centers and its indication of subsidence centers in the Mesozoic Ordos basin.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2009,83 (2):278-294.  2. 赵俊峰,刘池洋,刘永涛,何争光,毛伟,朱斌. 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热演化史恢复.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32(1).  3. 赵俊峰,刘池洋,王晓梅,等.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原始边界恢复.地质学报,2010,84(2): 553-569.  4. 赵俊峰,刘池洋,何争光,等.南华北地区主要层系热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石油实验地质,2010,32(2): 1-7.  5. 赵俊峰,刘池洋,王晓梅,等.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演化探讨.地质论评, 2009,55 (5):673-682.  6. 赵俊峰,刘池洋,赵建社,等.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直罗组沉积相及其演化.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8):480-486.  7. 赵俊峰,刘池洋, 喻林,等.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沉积和堆积中心迁移及其地质意义.地质学报,2008,82(4):540-552.  8. 赵俊峰,刘池洋,喻林,等.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直罗组砂岩发育特征.沉积学报, 2007,25(4):535-544.  9. 赵俊峰,刘池洋,喻林,等.鄂尔多斯盆地中侏罗世直罗-安定期沉积构造特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2):159-166.  10. 赵俊峰,刘池洋.定年的非生物地层学方法.新疆石油地质,2006,27(6):757-762.  11. 赵俊峰,刘池洋,马艳萍,等.煤层自燃与围岩烧变研究进展.刘池洋主编: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成藏(矿)研究进展.科学出版社,2005,105-113.  12. 赵俊峰,刘池洋,王晓梅.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 2(6):15-18.  科研项目  参加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油田企业外协科研项目等近20项;负责科研项目7项。主要如下:  1. 吕梁山隆升时限与演化过程研究(4100207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11.1-2013.12. 负责人.  2. 晋西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及其演化( 2008043124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博士后基金.2008.9-2009.5 负责人.  3. 南华北地区古生界构造热体制特征研究(GBFKT-07-YJ-0012). 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 2007.8-2009.8. 负责人.  4. 吕梁山中新生代隆升演化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09JK794).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专项. 2009-2011. 负责人  5.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中生代原盆恢复及其演化-改造动力学环境 (90814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课题. 2009-2012. 主要参加人.  6. 近海富烃凹陷形成的构造条件和区域动力学背景(2008ZX05023-001-00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 2008.12-2010.12. 主要完成人.  7. 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综合研究(2003CB214607). 国家973计划项目. 2003-2007. 主要完成人.  8.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中生代原盆恢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2006-2007. 主要完成人.  9. 鄂尔多斯盆地晚期演化-后期改造特征及其油气赋存效应.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2004-2006. 主要完成人.  10. 冀南-南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油气资源综合评价.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 2002-2004.主要完成人.
  • 孙睿
  • 孙睿:男,博士,副教授职称。  讲授课程:物理化学,秦皇岛野外地质教学实习  研究方向:流体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热力学,主要从事地质流体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论模型及应用研究。  E-mail: ruisun@nwu.edu.cn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93.9-1997.7 南京大学化工系,本科;  1997.9-2000.7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硕士;  2000.9-2003.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  2003.8-2006.1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  2007.1-2009.3 法国南锡一大G2R实验室,博士后;  2009.5- 西北大学地质系。  科研项目:  2011-2013 含油气盆地中烃-水-盐体系的气-液(液-液)相平衡和PVTx性质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  2011-2013 中低温H2O-NaCl-CO2流体包裹体和H2O-NaCl-CH4流体包裹体V-x参数的精确计算,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类)。(负责人)  发表论文:  1.Rui Sun and Jean Dubessy. Prediction of vapor-liquid equili-brium and PVTx properties of geological fluid system with SAFT-LJ EOS including multi-polar contribution. Part I. application to H2O-CO2 system.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10, 74: 1982-1998.  2. Rui Sun and Zhenhao Duan. An accurate model to predict the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of methane hydrate and methane solubility in marine environments. Chemical Geology 2007, 244: 248-262.  3. Rui Sun and Zhenhao Duan. Prediction of CH4 and CO2 hydrate phase equilibrium and cage occupancy from ab initio intermolecular potential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5, 69: 4411-4424.  4. Rui Sun, Zengfang Huang, and Zhenhao Duan. A new equation of state and Fortran 77 program to calculate vapor-liquid phase equilibria of CH4-H2O system at low temperatures. Computers & Geosciences 2003, 29:1291-1299.  5. Rui Sun, Wenxuan Hu, and Zhenhao Duan. Prediction of nitrogen solubility in pure water and aqueous NaCl solutions up to high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ionic strength. Journal of Solution Chemistry 2001, 30: 561-573.  6. Zhenhao Duan, Rui Sun, Rong Liu, and Chen Zhu. Accurate Thermodynamic Model for the Calculation of H2S Solubility in Pure Water and Brines. Energy & Fuels 2007, 21: 2056-2065.  7. Zhenhao Duan, Rui Sun. A model to predict phase equilibrium of CH4 and CO2 clathrate hydrate in 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s. American Mineralogist 2006, 91: 1346-1354.  8. Zhenhao Duan, Rui Sun, Chen Zhu, I-Ming Chou. An improved model for the calculation of CO2 solubility in aqueous solutions containing Na+, K+, Ca2+, Mg2+, Cl-, and SO42-. Marine Chemistry 2006, 98: 131-139.  9. Zhenhao Duan and Rui Sun. An improved model calculating CO2 solubility in pure water and aqueous NaCl solutions from 273 to 533 K and from 0 to 2000bar. Chemical Geology, 2003, 193: 253-271.  10.胡文宣,孙睿,张文兰,孙国曦。金矿成矿流体特点及深-浅部流体相互作用成矿机制。地学前缘,2001,8(4):281-288。  11.孙睿,胡文宣,段振豪。超临界流体热力学函数的理论计算。地质论评,2000,46(2):167-177。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西北大学招生办
  • 电话:
    (%u0030%u0032%u0039)%u0038%u0038%u0033%u0030%u0032%u0032%u0031%u0030
相关推荐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云南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云南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海南大学师资好不好,海南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南政法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政法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财经学院师资好不好,西安财经学院师资怎么样 四川大学师资好不好,四川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