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西安大学

[切换城市]
西安站> 西安教育> 西安大学> 西北大学信息

西北大学

英文名:Northwest University 简称:“西大”,“NWU” 所在地:西安 院校代码:10697 类型:综合类

211工程省部共建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国防生
  • 西北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北大学师资好不好

校园截至2015年5月,西北大学在册教职工2617人,其中专任教师155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76人,副教授47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5%,具有博士学位的953人,占教师总数的61.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386人,占教师总数的89%。截至2015年5月,学校共有中科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教授)1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千人计划”全职项目1人、青年项目2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项目1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7人;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8人;教育部霍英东奖励基金16人;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23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选25人;省级教学团队21个;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5个;陕西省“百人计划”人选65人。

  • 李红
  • 李 红:工学博士;职称:讲师;教研室:矿物、岩石、矿床;  电子信箱:lihong2008@nwu.edu.cn。  讲授课程:  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承担及助理课程:《碎屑岩成岩作用》、《晶体光学与岩石学》、《显微镜岩石学》、《沉积成岩作用》。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北疆地区二叠系湖相白云岩成因研究》(D0206:40802024,执行期:2009.1-2011.12),负责人;  2、中石化科技部《中国西北地区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三级子课题,负责人。  发表论文:  1、李红, 柳益群. 准南柴窝堡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及充填模式探讨. 西北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9(6):1026-1031。  2、李红, 柳益群.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白马南特低渗岩性油藏储层地质建模. 沉积学报. 2007,25(6):955-960。  3、李红, 柳益群, 朱玉双. 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湖相白云岩形成机理初探. 沉积学报. 2007,25(1): 75-81。  4、李红, 柳益群. 华池油田三角洲前缘砂体展布的三维建模.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6(6): 957-961。  5、李红, 柳益群, 刘林玉.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1低渗透层成岩作用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27(2): 211-217。  6、李红, 柳益群, 刘延莉, 等. 三塘湖盆地条湖、马朗凹陷沉降史分析.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4(6):721-725。
  • 徐建
  • 徐 建:理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专业英语》和《微体古生物学》等课程教学任务,从事海洋微体古生物学、生物地球化学和古海洋学研究  学习经历  2004 海洋地质学博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导师:汪品先 院士;方向:古环境研究  学位论文(中、英文版):  徐建, 2004. 南海南部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群与古气候变化. 同济大学, 上海.  Jian Xu, 2004. Quaternary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Paleoclimatic Variations.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答辩日期: 2004年12月31日  学位授予日期: 2005年5月20日  2001 海洋地质学硕士结业,获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资格  1998 地质学学士,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基地班”  学位论文:吐哈盆地丘东-温吉桑地区地层沉积埋藏史分析(Analysis of depositing and burial history of strata in Qiudong-Wenjisang, Turpan-Harmy Basin),指导教师:柳益群教授,获免试攻读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硕士学位资格  专业经历  2011.12- 西北大学地质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2011.07-08 德国“太阳号(SONNE)”第217航次“Maja”(印尼望加锡——新加坡)  2010.12- 西北大学地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9.05-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师、副教授  2008.12-2009.4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师  2007.6-2008.11 助理研究员,德国基尔(Kiel)大学地球科学系  2006.12 美国Rutgers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访问  2005.9~10 德国“太阳号(SONNE)”第184航次东印度洋考察(澳大利亚达尔文——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2005.4~2007.6 博士后,基尔大学地球科学系  2003.12~2004.6 访问博士生,基尔大学地球科学系  2003.4~5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沙综合科学考察(实验3号)  2002.3~6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岩石学课程助教  2001.11 德国GEOMAR海洋研究中心采集IMAGES航次样品  1998.4~6 长庆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实习  1997.7~8 陕西延长油矿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实习  讲授课程及野外实习  1.  2. 专业英语(选修课)-本科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2008级地质学基地班和地球化学专业共37人  3. 安徽巢湖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本科  2011年6月19日~7月12日 2009级地质学专业  4. 微体古生物学(选修课)-本科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2008级资源勘查与工程1班共39人(留学生8人)  5. 古生物学(绪论和原生生物)(必修课)-本科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0级地质学基地班和地质学专业共90人  6. 地球科学进展之“过去全球变化”(必修课)-研究生  2010年11月10日 全系2010级研究生 4课时  7. 专业英语(选修课)-本科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2007级地质学基地班和资源班共18人  8.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选修课)-本科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2009级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25人  9. 安徽巢湖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本科  2010年6月23日~7月22日 2008级地球化学专业  10. 微体古生物学(选修课)-本科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2007级资源勘查与工程2班共39人  11. 专业英语(选修课)-本科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2006级地质学基地班、地球化学和资源班共24人  12. 安徽巢湖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本科  2009年6月18日~7月18日 2007级资源2班第二组共33人(留学生3人)  发表文章  1. Holbourn, A., Kuhnt, W., and Jian Xu, 2011. Indonesian Throughflow variability during the last 140 kyr: The Timor Sea outflow. In: Hall, R., Cottam, M.A. &Wilson, M.E.J. (eds) The SE Asian Gateway: History and Tectonics of the Australia–Asia Collision.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355, 283–303, doi: 10.1144/SP355.14.  2. 徐 建, 李建如, 乔培军, 2011. 有孔虫Mg/Ca温度计研究进展——盐度影响及校正. 地球科学进展. 26 (9), 997-1005.  3. 徐 建, 2010. 壳体大小对浮游有孔虫生物地球化学记录的影响.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9 (2), 109-118.  4. Jian Xu, W. Kuhnt, A. Holbourn, M. Regenberg, and N. Andersen, 2010. Indo-Pacific Warm Pool variability during the Holocene and Last Glacial Maximum, Paleoceanography, 25, PA4230, doi:10.1029/2010PA001934.  5. Jian Xu, Kuhnt, W., Holbourn, A., and Andersen, N., 2009. Upper Ocean variability in the Indo-Pacific Warm Pool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early Holocene and Last Glacial Maximum. Eos, Vol. 90, Number 52, 29 December 2009, Fall Meet. Suppl., Abstract PP13D-1439.  6. Jian Xu, Kuhnt, W., Holbourn, A., and Andersen, N., 2009. Upper Ocean Hydrology in the Indo-Pacific Warm Pool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early Holocene and Last Glacial Maximum.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地学前缘), Vol. 16 (Special Issue), 224.  7. Jian Xu, Holbourn, A., Kuhnt, W., Jian, Z., Kawamura, H., 2008. Centennial Changes in the Thermocline Structure of the Indonesian Outflow during Terminations I and II.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73, 152-162, doi:10.1016/j.epsl.2008.06.029.  8. Kuhnt., W., Holbourn, A., and Jian Xu, 2007. SE Asian and Australian monsoonal control on Indonesian Throughflow variability. Geophysical Research Abstracts 9, 05491. SRef-ID: 1607-7962/gra/EGU2007-A-05491.  9. Jian Xu, Kuhnt, W, Holbourn, A., Andersen, N., Bartoli, G., 2006. Changes in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 during Termination II: Evidence from the Timor Sea. Paleoceanography, 21, PA4202, doi:10.1029/2006PA001278.  10. Jian Xu, Kuhnt, W., Holbourn, A., and Andersen, N., 2006. Variability in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 during the Last 140 kyr: Evidence from the Timor Outflow. Eos Trans. AGU 87 (52), Fall Meet. Suppl., Abstract PP31A-1725.  11. 郭建卿, 陈荣华, 赵庆英, 徐 建, 孟翊, 李秀珠, 2006. 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分布特征与环境意义. 海洋学研究. 2006, 24(1), 19-27.  12. Jian Xu, Wang, P., Huang, B., Li, Q., Jian, Z., 2005. Response of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to glacial cycles: Mid-Pleistocene change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ine Micropaleontology. 54, 89-105.  13. Holbourn, A, Kuhnt, W., Kawamura, H., Jian, Z., Grootes, P., Erlenkeuser, H., Jian Xu, 2005. Orbitally paced paleoproductivity variations in the Timor Sea and Indonesian Throughflow variability during the last 460 kyr. Paleoceanography. 20, PA3002, doi: 10.1029/2004PA001094.  14. 徐 建, 汪品先, 黄宝琦, 翦知湣, 2004. 南海南部普林虫与“中更新世革命”.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9 (1), 7-14.  15. Wang, P., Tian, J. Cheng, X., Liu, C., Jian Xu, 2004. Major Pleistocene stages in a carbon perspective: The South China Sea record and its global comparison. Paleoceanography. 19 (4), PA4005 doi: 10.1029/2003PA000991.  16. 赵泉鸿, 翦知湣, 成鑫荣, 刘志飞, 徐 建, 夏佩芬, 2004. 更新世撞击事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南海ODP1144站的高分辨率记录. 微体古生物学报. 21(2), 130-135.  17. 徐 建, 翦知湣, 2003. 南海南部粉红色Globigerinoides ruber冰期旋回及影响因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3 (4), 59-64.  18. 陈荣华, 徐 建, 孟翊, 汪东军, 刘传联, 黄宝琦, 张富元, 2003.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微体化石与碳酸盐溶跃面和补偿深度. 海洋学报. 25 (2), 48-56.  19. Chen, R., Jian Xu, Meng, Y., et al., 2003. Microorganisms and carbonate lysocline depth and CCD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2 (4), 597-606.  20. 刘志飞, 徐 建, 田军, 汪品先, 2003. 南海第四纪冰期旋回中的碳酸钙泵. 科学通报. 28 (9), 962-968.  21. Liu, Z., Jian Xu, Tian, J., Wang, P., 2003. Calcium carbonate pump during Quaternary glacial cycl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8 (17), 1862-1869.  22. 陈荣华, 汪东军, 徐 建, 孟翊, 刘传联, 赵庆英, 张富元, 2003.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钙质和硅质微体化石与沉积环境.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3 (4), 15-21.  23. Wang, P., Tian, J., Cheng, X., Liu, C., Jian Xu, 2003. Carbon reservoir changes preceded major ice-sheet expansion at the mid-Brunhes event. Geology. 31 (3), 239-242.  24. 汪品先, 田军, 成鑫荣, 刘传联, 徐 建, 2003. 探索大洋碳储库的演变周期. 科学通报. 48 (21), 2216-2227.  25. Wang, P., Tian, J. Cheng, X., Liu, C., Jian Xu, 2003. Exploring cyclic changes of the ocean carbon reservoir.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8 (23), 2536-2548.  26. 徐 建, 黄宝琦, 陈荣华, 张富元, 2001.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有孔虫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热带海洋学报. 20 (4), 6-13.  27. 赵泉鸿, 汪品先,成鑫荣, 王吉良, 黄宝琦, 徐 建, 周震, 翦知缗, 2001. 中新世“碳位移”事件在南海的记录. 中国科学(D辑). 31 (10), 807-815.  28. Zhao, Q., Wang, P., Cheng, X., Wang, J., Huang, B., Jian Xu, Zhou, Z., and Jian, Z., 2001. A record of Miocene carbon excurs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44 (10), 943-951.
  • 薛西锋
  • 薛西锋,陕西华县人,生于1961年11月。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留校任教。1987年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7年获博士学位,2008年晋升为教授。他任教二十多年来,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数学分析、实变函数、点集拓扑、泛函分析、应用泛函分析、非线性泛函分析、半群理论及应用、高等数学等课程,培养研究生多人。参与编著了《高等数学》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他主要从事泛函分析、初等数论及解析数论的研究,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陕西省教委科研基金项目,并在《Proc Int Symp Test Meas》 、《Kybemetes》、《J.Korean Math》、《数学学报》等国内外权  威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2001年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2001年曾指导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陕西赛区三等奖。主持的教学项目于2007年获西北大学第四届教学质量优秀奖,并于2004~2005年获西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 窦霁虹
  • 窦霁虹,硕士生导师。陕西省西安市人,生于1962年06月,汉族。1985年延安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毕业,1985年工作,1992年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93年调入西北大学数学系工作,2007年晋升为教授。  主要从事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教学工作、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及数学建模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给研究生、本科生讲授过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数学建模、常微分方程等课程,已经毕业有22名研究生,在读有11名研究生。2001年“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中狠抓数学建模素质训练的研究与实践”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陕西省2010年精品课程《常微分方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数学建模工作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还获得陕西赛区奖多项,另外还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都取得一定的成绩。  在科研项目方面,先后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板块陆-陆碰撞的数学模型建立及其数值模拟方法”(项目编号2003A07),陕西省教育专项基金资助的“板块陆-陆碰撞的数学模型建立及其数值模拟方法”(项目编号02JK049),中国科学院授时中心基金资助的“卫星实时监控数据处理”(横向课题)。2003年“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对称群理论及其应用”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Progres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系统科学与数学》《高校应用数学学报》《生物数学学报》等刊发表有《Separation of variables and exact solution of generalized nonlinear Klein-Gordon equation》《奇次周期Riccati型微分系统的周期解》《一类非线性生化系统的定性分析》《苏云金芽孢杆菌发酵试验参数的分析》等6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2001,2003,2008 年在SCI 引文数据库被收录的论文有3篇。  独著有:《常微分方程考研教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全书40万字);《常微分方程导教导学导考》(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6年,全书39.7万字);合著有:《数学建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全书40万字),撰写8字。
  • 黄晴
  • 学习经历:  1997.9-2001.6, 西北大学数学系,理学学士  2001.9-2004.6, 西北大学数学系,理学硕士  2005.9-2008.6, 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  2008.9-2011.6,西北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博士后流动站  工作经历:  2004.7-2007.3 西北大学数学系,助教  2007.3-2011.3 西北大学数学系,讲师  2011.3- 西北大学数学系,副教授任现职以来获教学奖励: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11101332  “非线性发展方程的切对称和拟局部对称”,2012.1-2014.12,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青年项目 10926082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李对称和拟局部对称群分类”,2010.1-2010.12,主持  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9JQ1003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李对称和拟局部对称群分类”,2010.1-2011.12, 主持  科研奖励或成果:  1. 屈长征、张顺利、黄晴、康静、付英、姬利娜、王丽真、刘小川,“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对称、不变量和几何可积性”,获2010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屈长征、张顺利、姬利娜、黄晴、康静、王丽真、勾明、张冬波、沃维丰,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对称、不变量和几何可积性”,获2009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Qing Huang,Victor Lahno, Changzheng Qu and Renat Zhdanov , Preliminary group classification of a class of fourth-order evolution equatio,获陕西省数学会青年教师优秀论文奖二等奖  学术论文:  1. Qing Huang and Changzheng Qu , Symmetries and invariant solutions for the geometric heat flows, 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 2007, 40(31), 9343-9360.  2. Changzheng Qu and Qing Huang, Symmetry reductions and exact solutions of the affine heat equation,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2008, 346(2), 521-530.  3. Qing Huang,Victor Lahno, Changzheng Qu and Renat Zhdanov , Preliminary group classification of a class of fourth-order evolution equation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2009, 50(2), 023503.  4. Qing Huang, Changzheng Qu and Renat Zhdanov, Classification of local and nonlocal symmetries of fourth-order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s, Reports on Mathematical Physics, 2010, 65(3), 337-366.  5. Qing Huang, Changzheng Qu, and Renat Zhdanov, Group-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potential symmetries of evolution equation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2011, 52(1), 023514.  6. Shen ShouFeng, Qu ChangZheng, Huang Qing and Jin YongYang, Lie group classification of the N-th-order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s,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 2011, 54(12), 2553-2572.  教学情况:  近年来承担了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D》、《高等数学C》、《文科数学》和数学系专业课《解析几何》的教学工作,并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5人次。
  • 赵继伟
  • 赵继伟,男,回族,1975年生于山东聊城。199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计算机与应用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在山东聊城任职公务员。2000年至2005年西北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首批硕博连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7月留系工作至今,并于同年晋升为讲师。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赴英国伦敦大学高等研究院Warburg Institute作访问学者,研究中世纪阿拉伯代数学史。2007年起任陕西省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2010年晋升为副教授。  主要从事:  世界数学史、科学史和科学教育、口述科学史和科技政策等研究  学术交流:  2005年7月在西北大学参加第一届丝绸之路数学与精密科学史国际会议  2007年5月在河北师范大学参加第二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  2008年3月赴日本京都大学数理学院参加日中数学史国际会议  2009年5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第三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  2009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会议  2010年6月在北京参加第12届中国科学史国际会议  2010年7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参加第7届汉字文化圈科学史国际会议  2010年8月在西安参加近现代数学史国际会议,均作学术报告  主持项目:  主持西北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卡尔达诺《大术》研究”(2005NW40,2005)  主持西北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大术》研究”(2005)  主持英国学术院经济与社会研究基金 “中世纪阿拉伯代数学史研究”(BA—ESRC,2006-2007)  主持西北大学数学系教学项目 “专题数学史课程建设”(2010)  主持中国科协国家纵向课题“朱显谟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20101003-14,2010)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项目“代数方程根式求解理论前史研究”(11001217,2011)  参与项目:  参与曲安京教授主持的陕西省精品课程项目“科学史概论”(2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育整合的实验研究”(BHA050023,2005)、中国传统科学中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现代价值(10471111,2005)和国家自然科学项目“传统数值算法及其现代应用价值研究”(10771169,2008)  专著:  中国近现代科技奖励制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任副主编,完成17万字  论文:  2011年  1 曲安京,赵继伟(通讯作者),冯振举.球积术案例及其分析.西北大学学报,2011,41(2):347-350  2 赵斌,赵继伟(通讯作者),袁敏.一类生物数学模型的产生和发展.西北大学学报,2011,41(3):535-537  2010年  1 赵继伟.卡尔达诺关于三次方程的特殊法则.自然科学史研究,2010,29(2):197-215  2 赵继伟.费拉里和塔塔利亚的一个争论问题.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3):560-564  2009年  1 赵继伟.卡尔达诺关于方程变换的一条错误法则.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9(1), 165-168  2 赵继伟,王鹏云.古巴比伦正四棱台体积公式古证复原.自然科学史研究,2009, 28(2), 183-190  3 赵继伟.卡尔达诺的5个成连比量的法则.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7(5), 14-19  4 赵继伟, 陈振勋.对一个古代数学游戏的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汉文版),2009,38(5):563-566  2008年  1 赵继伟.卡尔达诺关于四次方程特殊法则的构造原理——兼论数学史的研究范式.自然科学史研究,2008, 27(3), 325-336  2 赵继伟.卡尔达诺的构造性几何证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6(6), 14-18  2007年  1 Charles Burnett, Ji-Wei Zhao, Kurt Lampe.The Toledan Regule: A Twelfth-Century Arithmetical Miscellany.SCIAMVS,2007(8):137-227  2006年  1 赵继伟.婆什伽罗球表面积公式古证复原.自然科学史研究,2006, 25(2), 131-138  2005年  1 赵继伟.试论阿基米德数学发现方法的定位问题.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2):94-98  2 赵继伟, 杨宝山.卡尔达诺的“黄金法则”.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3):370-372  3 赵继伟.我国科技奖励研究的发展特点.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1):46-48  4 赵继伟, 杨宝山.中国企业科技奖励的政策变迁.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9-12
  • 张瑞
  • 学习经历:  1990.09 ~ 1994.07 西北大学数学系 数学专业 理学学士  1994.09 ~ 1997.07 西北大学数学系 基础数学专业 理学硕士  2003.09 ~2004. 01 西安外国语学院 国家公费出国留学预备人员英语高级强化班  2004.08 ~ 2005.01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数学系 访问交流  2005.09 ~ 2011.12 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 应用数学专业 理学博士  2009.08 至今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97.07 ~ 2000.11 西北大学数学系 助教  2000.11 ~ 2007.04 西北大学数学系 讲师  2007.04 至今 西北大学数学系 副教授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关于ELMs技术的理论评价及其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研究(61075050), 2011.01-2013.12,主持人.  2. 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专项基金,反馈型神经网络的统一模型及理论(07JK408),2007.01-2008.06,主持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形式背景的概念格约简与规则提取方法研究(60703117),2008.01-2010.12,主要参加者.  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半环的代数理论(2003A10),2003.07-2004.12,主要参加者.  学术论文:  1. Rui Zhang, Zong-Ben Xu and Guang-Bin Huang, “Global Convergence of Online BP Training with Dynamic Step-Size Rule,”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in press), 2011.  2. Rui Zhang, Yuan Lan, Guang-Bin Huang and Zong-Ben Xu, “Universal Approximation of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with Adaptive Growth of Hidden Node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in press), 2011.  3. Rui Zhang, Le Yang and Wei Wang, “A New Convergence Property of Online BP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CIST), 2011, March, 231-237.  4. Rui Zhang and Zuozhi Liu “A General Result on the Convergence of Online BP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trumentation, Measurement, Circuits and Systems (ICIMCS 2011) (in press), 2011.  5. Guang-Bin Huang, Hong-Ming Zhou, Xiao-Jian Ding and Rui Zhang,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for Regression and 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s (in press), 2011.  6. Rui Zhang, Yuan Lan, Guang-Bin Huang and Yeng Chai So,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with Adaptive Growth of Hidden Nodes and Incremental Updating of Output Weights,”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1, June, 6752: 253--262.  7. Zong-Ben Xu, Rui Zhang and Wen Feng Jing. “When does online BP training converge?”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2009, October, 20(10): 1529-1539.  8. Li-Sheng Wang , Rui Zhang and Zong-Ben. Xu. “Some characterizations of global exponential stability of a generic class of continuous-tim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B: Cybernetics, 2009, June, 39(3): 763-772.  9. Fei-Long Cao and Rui Zhang. “The errors of approximation fo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 in LP metric”,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2009, 49: 1563-1572.  10. Chen Qiao, Rui Zhang and Zong-Ben Xu.” Glob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static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with sigmoidal functions: a unified result”, DCDIS A Supplement, Advances in Neural Networks, 2007, 14: 31-35.  11. Rui Zhang and Zong-Ben Xu. “A generalized global convergence theory of projection-type neural networks for optimization”,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5, December, 3801: 777-784.  12. Rui Zhang and Si-Yuan Ma. “An efficient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for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problems”, Scientia Magna, 2007, 3(1): 46-53.  13. 刘俊荣,王连堂,张瑞. 一类随机徘徊的等待时间,大学数学,2007,23(1): 136-139.  14. 张瑞,马訾伟,刘俊荣. 关于Krein-Milman定理的一点注记,西北大学学报,2006,36(6): 864-866.  15. 姜玲玉,张瑞. 乘积空间中不动点定理的一个注记,西北大学学报,2004,34(4): 255-258.  16. 张瑞,王丽真,石凤玲. 关于Steinhaus定理,西北大学学报,2000,30(5): 371-374.  学术会议和国际交流:  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Xi’an, China, 15-19, December, 2005.  2. 全国神经网络学术研讨会,杭州,中国,16-18,12月,2007.  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China, 26-28, March, 2011.  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nomous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Burnaby, Canada, 22-24, June, 2011.  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Hangzhou, China, 6-8, December, 2011.  6.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Future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Hong Kong, 12-13, December, 2011.  承担课程情况:  实变函数论、点集拓扑、工程数学、高等数学、人工神经网络、模拟演化计算、ELMs技术  教材与专著:  教材 《实变函数论》,参编,1-122,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1年
  • 张海
  • 张海,1975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泾阳县。1993年考入西北大学数学系学习,1997年获西北大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西北大学硕士学位;2006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1997年7月至2000年9月在长安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工作;2000年起在西北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5年4月晋升为西北大学数学系副教授;2011年至2012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系学术访问;2011年被聘为西北大学硕士生导师。目前研究领域涉及机器学习、高维数据统计分析和复杂系统及社会网络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973项目2项。在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中国科学(数学)”,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数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多项。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L(1/2)正则化研究及其在压缩感知和变量选择中的应用(60975036),2010-2012,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稀疏正则化方法研究,(11171272),2012-2015,主持  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子课题,基于视觉认知的非结构化信息处理与关键技术,(2007CB311002),2007-2012,主要参与者  科研奖励或成果:  1、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含能材料的催化燃烧和热分析动力学基础研究”,第9完成人,06-2-032-R9.  2、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热分析动力学参数计算系统”,第5完成人,08c11  近年学术论文:  1、 张海,王尧,常象宇,徐宗本. 正则化,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40: 412-422, 2010.  2、张海,徐宗本。学习算法的稳定性与泛化:一种新的稳定性框架。数学学报, 52(3):1-12,2009.  3、 Bin Zou, Hai Zhang, ZongbenXu. Learning from Uniformly Ergodic Markov Chains, Journal of Complexity , 52(2), 188-200, 2009.  4、Zongben Xu,Hai Zhang,Yao wang,Xiangyu Chang. Regularizer, Science in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53:1159-1169, 2010.  5、常象宇,徐宗本,张海,稳健 正则化理论: 解的渐近分布与变量选择一致性,中国科学 数学, 40(10):985-998,2010.  6、曾锦山,张海,徐宗本,学习算法的稳定性与泛化(2):有界差分稳定框架.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26(1):1-11,2011.  7、张海,徐宗本,常象宇,梁勇, 压缩感知策略的稀疏信号重建能力分析,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8、 Hai Zhang, Pengjiang Guo, Zhiming Xia et.al. Estimation of the Critical Rate of Temperature Rise for Thermal Explosion of First-order Autocatalytic Decomposition Reaction Systems Using Non-isothermal DSC.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2, (2889):1-6.  教学情况:  先后承担西北大学数学系本科课程数理统计和多元数理统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 付英
  • 付英,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籍贯:河南栾川  研究方向:几何、物理中的偏微分方程,非线性发展方程的解的定性性质  电话:13259974978  电子邮件:fuying@nwu.edu  学习经历:  1996---2000 西北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2---2009 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9---至今 西北大学基础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工作经历:  2000---2006 西北大学数学系助教  2006---2010 西北大学数学系讲师  2010---至今 西北大学数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学情况:主要承担常微分方程、专业英语和高等数学等本科生课程,历年来指导本科毕业论文  主持的科研项目:  1. 2011-2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具有尖峰孤子解浅水波系统的整体解和爆破解(11001219)  2. 2010-2012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专项:一类浅水波系统解的性质研究(2010JK860)  3.2010-2012 西北大学科研基金:一个新的Camassa-Holm系统解的性质研究(09NW23)  4.2009 -2012 西北大学科研启动基金:某些色散波方程的可积性质的研究(PR09028)  近三年发表的论文:  1. Well posedness and blow-up solution for a new coupled Camassa-Holm equations with peakon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2009.  2. 一个非线性色散波方程的惟一连续性, 数学物理学报, 2009.  3. Persistence and Unique Continuation Properties of Solutions of the DGH Equation,工程数学学报. 2009.  4. Well-posedness and blow-up solution for a modified two-component periodic Camassa-Holm system with peakons, Math. Ann., 2010.  5. Well-posedness and blow-up phenomena for the interacting system of the Camassa-Holm and Degasperis-Procesi equations, Discrete Continuous Dynam. Systems, 2010.  6. On a new three-component Camassa-Holm equation with peakons, Commun. Theor. Phys., 2010.  7. On the unique continuation property for a coupled Schr\"odinger-KdV equation, 数学进展, 2010.  8. Ying Fu, Yue Liu, Changzheng Qu, On the blow-up structure for the generalized periodic Camassa-Holm and Degasperis-Procesi equations, arXiv: 1009.2466v2.  9. Ying Fu, Guilong Gui, Yue Liu, Changzheng Qu, On the Cauchy problem for the integrable Camassa-Holm type equation with cubic nonlinearity, arXiv: 1108.5368v2.  10. Ying Fu, Changzheng Qu, Unique continuation and persistence properties of solutions of the 2-component Degasperis-Procesi equations,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2012.  11. Ying Fu, Changzheng Qu, Unique continuation property for the  generalized Davey-Stewartson systems in Rn, 数学进展, 2012.
  • 王晓瑛
  • 王晓瑛,陕西长武人,生于1964年4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0年7月考入咸阳师范学院数学系,学习基础数学专业,1983年7月毕业并留校任教。1986年7月在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取得基础数学专业学士学位。1991年8月考取西北大学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4年7月硕士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2年2月考取西安交通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6年11月博士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晋升为副教授,2010年晋升为教授  科研项目:  1、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一些著名数论函数的均值问题研究(2009JM1006),2009、6-2011、12, 主持  2、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一些著名数论函数的复合或混合型均值性质研究(11JK0470),2011、7-2013、7,主持  3、西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解析数论中一些著名和式的均值估计(03NW10),2003-2005,主持  近期发表论文:  1、张文鹏、王晓瑛.On the fourth power mean of the character sums over short intervals.Acta Mathematica Sinica English Series(SCI网络版).2007,1月,23(1):153-164.  2、王晓瑛.Linear Extremal Problems for Univalent Harmonic Mappings.数学进展.2005,8月,34(4):455-460.  3、王晓瑛.On the Diophantine Equation y2=px(x2+2).数学季刊.2009,10月,24(4):499-503.  4、王晓瑛,张瑾.一类算术函数的均值估计.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12月,44(12):14-16.  5、王晓瑛.高维Cochrane和的一种均值估计.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7月, 37(4):11-14.  6、王晓瑛.广义Kloosterman和的六次均值.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8月,36(4):519-521.  7、王晓瑛.两个新的数论函数的均值.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月,35(6):677-679.  8、王晓瑛,赵秋红.关于短区间中模q的整数及其逆的分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月, 38(1):11-14.  9、王晓瑛.关于一些数列的偏差与伪随机性.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月,40(5):515-521.  10、王晓瑛.关于单叶函数中几个结果的注记.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06,9月,22(3):289-29.  11、王晓瑛.单叶调和映射傅立叶系数的极值问题.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月,33(2):125-127.  12、王晓瑛.凸单叶调和映射的Fréchet可微泛函极值问题.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月,31(1):9-10.  承担课程情况:  为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讲授《复分析》;为基础数学专业本科生主讲《复变函数》;为物理系基地班主讲《高等数学》等课程.  教学奖励情况:  1、1998年9月获西北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2、张文鹏、王晓瑛、王连堂.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培养高层次数论人才.获2009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张文鹏、王晓瑛、王连堂.深化基础数学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获2009年西北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4、2008-2009教学年度获西北大学优秀教师.
  • 王延庚
  • 王延庚,1962年出生于西安,西北大学数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拓扑学及动力系统。联系方式: ygwng@nwu.edu.cn  教育情况:  1981年9月考取西北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本科生,1985年7月获学士学位  1985年9月考取西北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拓扑学方向硕士生,1988年7月获硕士学位  1991年9月考取四川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拓扑学方向博士生,1994年7月获博士学位  工作情况:  1988年至1991年在西北大学数学系相继任助教和讲师  1994年至1996年在西北大学数学系任讲师  1996年至2009在西北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  2009年至今在西北大学数学系任教授  行政和社会工作情况:  1996年至2002年任西北大学数学系副主任,主管教学工作  1997年至今任《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编委  2008年至今任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  主讲课程情况:  本科生课程:数学分析,解析几何,泛函分析,实变函数,拓扑学,工程数学  硕士生课程:一般拓扑学,代数拓扑学,泛函分析,微分流形,拓扑动力系统  重要论文目录:  1. G. Wei, Y. Wang, Z. Yang.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Choquet-Capacity Preserving and Ergodic Systems: Examp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and Applied Statistics, 4(2) (2011):201-220  2. G. Wei, Y. Wang, Hung T. Nguyen, Donald E. Beken. On the upper semicontinuity of Choquet capac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 51(2010):429-440.  3. G. Wei, Y. Wang, L. Piatkiewicz. A transitive function on two disjoint squares that preserves neither the dimension nor the category. Far East Journal of Dynamical Systems, 11(2009):301-308  4. L. Liu, Y. Wang, G. Wei. Topological entropy of continuous functions on topological spaces. Chaos,Solitons & Fractals, 39(2009): 417-427.  5. D. Cheng, Y. Wang, G. Wei. The product symbolic dynamical systems. Nonlinear Analysis, 71 (2009) 4758_4768.  6. Y. Wang, G. Wei, W. H. Campbell. Sensitive dependence on initial conditions between dynamical systems and their induced hyperspace dynamical systems. Top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156(4) (2009): 803-811.  7. Y. Wang, G. Wei. W. H. Campbell, S.Bourquin. A framework of induced hyperspace dynamical systems equipped with the hit-or-miss topology. Chaos,Solitons & Fractals, 41(2009): 1708-1717.  8. G. Wei, Y. Wang. Formulating stochastic convergence of random closed sets on locally compact separable metrizable spaces using metrics of the hit-or-miss top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nd Applied Statistics 1 (2008): 33-57.  9. Y. Wang, G. Wei. Conditions ensuring that hyperspace dynamical systems contain subsystems topologically (semi-)conjugate to symbolic dynamical systems. 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36(2008):283–289.  10. Y.Wang, G. Wei. Characterizing mixing, weak mixing and transitivity of induced hyperspace dynamical systems. Top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155(1) (2007): 56-68  11. G. Wei, Y.Wang. On metrization of hit-or-miss topology using Alexandroff compactif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 46(1)(2007):47-64.  12. Hung T. Nguyen, Y. Wang, G. Wei. On Choquet theorem for random upper semicontinuous func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 46(1)(2007):3-16.  13. Y. Wang, G. Wei. Embedding of topological dynamical systems into symbolic dynamical systems: a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Reports on Mathematical Physics, 57(2006): 457-462.  14. Y. Wang, G. Wei, R. Li. Conditions Ensuring that the Space of k-Lipschitz Maps is Homeomorphic to the Hilbert Cub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 Statistics, l.1(D03)(2003):1-10.  15. Y. Wang. The space of maps from a locally compact space to a Banach space. Acta Math.Sinica(new series). 13(3)(1997):333-336.  16. Y. Wang, T. Wang. Characterizing Br spaces,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 14(3)(1993):302-305.
  • 王连堂
  • 王连堂,男,出生于1959年7月,陕西宝鸡人,现工作于西北大学数学系,教授 。  教育经历:  1982年 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之后留校任教  1984-1987年 西北大学 硕士  1993-1996年 中山大学 博士  1996-1998年 中国科技大学数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曾在中国科学院科学工程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和工作1年  研究方向:  数学物理方程反问题,不适定问题的解法  科 研:  共发表论文近30多篇,主持省部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获奖情况:  多年来负责西北大学数学建模队的工作,指导西北大学数学建模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被评为全国优秀数学建模指导教师。获得西北大学优秀教师一等奖,西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西北大学师德先进个人.曾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教 学:  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数学物理方程、线性代数、高等代数、计算方法、高等数学、数值方法、线性积分方程的解法、数学物理方程反问题,不适定问题的解法。
  • 李瑞哲
  • 李瑞哲博士,男, 1973年生,新疆乌鲁木齐人。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获博士学位;2007年7月进入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2009年5月出站。现为艺术学院美术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多次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曾在《宗教学研究》、《敦煌研究》、《西北大学学报》、《西域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多次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
  • 朱尽艳
  • 朱尽艳,副教授,女,1973年生,上海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获硕士学位。  现为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陕西省包装技术协会会员
  • 武红
  • 武红副教授,女,1968年生,陕西西安人。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素描、色彩、计算机美术、西方美术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多篇论文及作品发表于《艺术研究》、《新美术》、《美术与设计》、《西北大学学报》、《美术观察》、《装饰》等期刊。
  • 任斌
  • 任斌副教授,男,1970年生,陕西西安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获硕士学位。现为艺术学院动画与新媒体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艺术设计委员会委员,陕西水彩画学会会员。  作品及论文曾人选发表于《美术》、《装饰》、《艺术与设计》、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延安颂”美术作品展(获奖)、”庆祝建国50周年美术作品展”、”西部、西部”主题海报展等,cI设计、招贴设计、书籍装帧、网页设计等作品被大量采用或发表。
  • 邓益民
  • 邓益民副教授,男,1962年生,陕西临潼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兼任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西安中国画院特聘画家、内蒙古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邓益民作品,以人文关怀和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为理念,以中国精神、地域文化和自我追求为体现,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继承创新、南北兼融。致力于民族性、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创新性统一。他的画作可概括为”气韵生动、含蓄回味、笔墨精妙、丰富耐看、民族气派”。  作品曾入选第八、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首届全国中国花鸟画展览、第三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第三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邀请展等国内外大展,曾获东京《第三届国际书画展》国际大奖、日本《产经新闻》社奖等国内外大奖20项。有上千幅作品和数十篇学术论文发表于国家级艺术类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有大量作品被收入国家级教材和国内外多种大型画册公开出版,出版有著作画集多部。
  • 陆宝新
  • 陆宝新,男,汉族,1961年3月生,祖籍河南孟津。1988年7月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现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现为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系系主任,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艺术设计艺委会委员。从事艺术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设计了多项国内装饰艺术工程项目;作品多次参加国内艺术大展并获奖。有多篇学术论文及艺术创作发表于《美术》、《美术观擦》、《装饰》、《当代艺术》、《西北美术》、《文艺研究》、《人文杂志》、《西北大学学报》、《今日中国美术》、《中国当代绘画》、《西安·京都平面设计作品集》等刊物与大型画册。  参与编撰了2004年主编了由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21世纪高等教育美术专业规划教材《色彩构成》一书。2006年10月参与研发的《色彩构成》教学课件荣获教育部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2009年2月参与完成的《色彩构成》教材及课件获西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12月主持策划了由艺术学院和国家微生物监测中心联合举办的”生命元–装饰艺术主题展”。2005年10月荣获西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一、近年来承担的科研课题:  1.《陕西省高等美术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主要参与人 2006·6立项 已结题。  2.《民间美术与西安地区城镇特色形象设计研究》西安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 主持人 2007·7立项 已结题。  3.《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艺术形象设计工程项目》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纵向项目 主持人 2008·10 已完成。  4.《洛川县城视觉文化形象策划与设计》洛川县委、县政府市政形象工程项目 项目执行主持人 2010·10 已完成。  二、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1.《从图案到装饰设计》[J]西北大学学报 2005,6独立完成(核心)  2.《论图案对称律形式及其构成方法》[J]西北大学学报2003,2独立完成(核心)  3.《论中国民间装饰图案的审美形式特征》[J]人文杂志2003,3独立完成(核心)  4.《论装饰画与现代绘画的形式语言》[J]装饰2002,5独立完成(核心)  5.《论新时期图案教学的价值取向》[J]西北美术2003,2独立完成  6.《来自”写实”与”抽象”之间的诱惑》[J]美术观察2003,5独立完成(核心)  7.《关于新世纪图案教学的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2003,1独立完成  8.《从图案到现代装饰设计的转换》中国首届高校设计教育论坛论文集2004,12  三、公开发表的艺术作品:  1.《阳光地带》 绘画作品 [J]装饰2006.1独立完成(核心)  2.《热土》绘画作品 [J]当代艺术2006.2独立完成  3.《主体观念》绘画作品 [J]美术观察2006.9独立完成(核心)  4.《水粉.窗前》绘画作品 [J]文艺研究 独立完成2007.7(权威)  5.《渭水雪原》绘画作品 [J]美术观察2008.12独立完成(核心)  6.《乾》《坤》设计作品 赴日本参”京都·西安平面视觉形象设计并入选《京都西安平面设计作品集》[C]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4  7.《向日葵·秋雨》《向日葵·秋日》绘画作品 [J]当代艺术2011.2独立完成
  • 王平
  • 王平副教授,男,1952年生,湖北宜昌人。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现为艺术学院动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学会陕西分会及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会员,从事艺术基础课及音乐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曾在西北大学学报及西安音乐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数+篇论文;并参与编写《元曲三百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著作;《艺术选修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科研项目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西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练指挥的合唱、节目,在省市、教委举办的大赛中多次获奖。
  • 屈健
  • 屈健,男,汉族,中共党员。1970年10月生于陕西洛川,先后于1994年7月、1997年7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分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2007年7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绘画史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兼任陕西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一直承担中国工笔画、水墨表现技法、美术鉴赏通识课等本科生课程以及中国美术史论、中国画史论、造型理论、中国书法史论、应用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艺术研究与实践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长期从事中国画创作及美术史与艺术学理论研究工作。  作品及论文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新时代中国画展、西部辉煌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高层论坛、中国美术·长安论坛、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当代美术创作论坛等10余次由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大展及高层论坛并多次获奖。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西安市政府、陕西省教育厅多项奖励及陕西美术最高奖–”首届陕西美术奖”。  先后在《文艺研究》、《光明日报》、《美术》、《美术观察》、《装饰》、《美术与设计》、《西北大学学报》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30余篇教学科研论文和百余幅作品,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精选》、《新时代中国画集》、《中国工笔花鸟画精品集》、《中国花鸟画四条屏集》、《陕西当代中国画集》等多部大型画册。  出版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屈健艺术文集》、《中国美术史》、《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屈健艺术作品集》、《书画探索十人集·屈健》、《国画花鸟》、《美术鉴赏》、《当代著名画家邮政明信片·屈健花鸟画专辑》、《屈健·我且为花语》、《屈健·墨海拾珠》等著作、画集多部。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及省教育厅科研、教学研究项目多项。  •一、 发表的教学论文、代表性教学科研成果:  1.《”长安画派”的”笔墨”观及其价值》《文艺研究》2012年第7期;  2.《论中国画线描的表现特色及其审美内涵》(张哲、屈健)《文艺研究》2011年第10期;  3.《当代艺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庞永红、屈健)《文艺研究》2011年第2期;  4.《论”长安画派”对现代绘画史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陕西人民书画研究》2011年第1期,该文入选2011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及论文集(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10月;  5.《论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庞永红、屈健)《西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6.《西北大学应用型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第二)《美术观察》2008  年第11期;  7.《石鲁后期绘画艺术的风格特征》《文艺研究》2008年第10期;  8.《陕北汉画像石及其艺术特色》(陈华、屈健)《文艺研究》2008年第1期;  9.《西部综合大学美术学科定位与特色》《西北大学学报》2007第2期  10.《现实主义:石鲁早期绘画创作的风格特征》《文艺研究》2007年第1期;  11. 《论石鲁早期绘画创作现实主义风格的两种模式》《美术与设计》2007年第1期;  12.《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西部高等艺术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美术观察》2006第9期;  13.《西部综合大学艺术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庞永红、屈健)《装饰》2006年第9期;  14.《图像-程式-笔墨–中国画意象的生成的形式要素》《西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5.《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暨美术作品《春水碧如天》等3幅《文艺研究》2003第1期;  16.《水墨的色彩》暨美术作品《惊寒》等4幅《美术观察》2002年第12期;  17.《浅论彩陶文化对中国画的影响》《装饰》2002年第6期;  18.《论现代设计创意的间接表现策略》《西北大学学报》2002第4期;  19.《民族文化的继承与中国画的现代化》《美术观察》2001年第10期;  20.《论中国画的空间结构》《西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21.《吹梦到西洲》《春夏秋冬》等作品收入《中国工笔花鸟画精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2.《香远》(作品)《美术观察》2008年第11期;  23.《风动野水香》(作品)《文艺研究》2006年第10期;  24.《春水碧如天》(作品)《美术观察》2006年第10期;  25.《屈健的工笔花鸟画》专题评论暨创作《青花之梦》《雨后》《光明日报》2000年2月6日;  26.《春水碧如天》《梦乡》《息》《霜染》《故园几度秋》《西北美术》总 31.32.35期  27.《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屈健艺术文集》(著作)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  28.《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屈健艺术作品集》(著作)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  29.《国画花鸟》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0.《中国美术史》(主编、陕西省高等学校艺术专业统编教材)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  31.《美术鉴赏》(第一副主编,陕西省高等学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统编教材)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二、近年来承担的科研课题:  1.主持《”长安画派”及其对当代绘画史的贡献与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09YJC76004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09;  2.主持《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彰显历史文化特色的视觉文化与形象创新研究》(编号11L029)(已结题)西安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11;  3.主持《高等动漫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计划2007;  4.主持《陕西高等美术教育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立项号:06K008S)(已结项)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  5.主持《西安地区高等艺术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立项号:06L02)(已结项)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2006;  6.主持《中国绘画美学》(立项号:04JK048)(已结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4  7.主持《通识课〈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西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学研究计划”第二批立项重点项目 2009;  8.主持《中国绘画美学研究》西北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003;  9.主持《美术欣赏》教材及多媒体课件研制与开发(已结项)西北大学教学基  金项目2003;  10.主持《洛川苹果视觉文化与艺术创作研究》(横向项目)洛川苹果文化研究协会2011.8;  11.主持《洛川县兴洛大街街道改造文化设计及施工图纸》(横向项目)洛川县城建局2009.9;  12.参与《西部和谐社会建设与艺术教育关系的研究》(第二)(立项号:08K011)  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2008;  13.参与《西部大开发中经济、文化与艺术教育的关系研究》(第三)(已结题)陕西省社科规划项目2002-2005;  14.参与《秦岭山水画写生基地建设》,(第二)陕西省社会事业促进会2009。  三、近年来获奖情况  1.《论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第2完成人)2011年获陕西省第十届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西安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和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论”长安画派”对现代绘画史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2010年荣获首届陕西美术奖(理论评论奖);  3.《石鲁后期艺术创作的风格特点及成因》2009年获陕西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4.《”长安画派”的历史贡献与地位》2009年获西安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5.《现实主义:石鲁早期绘画创作的风格特征》2009年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6.《西部综合大学美术学科的定位与特色》2009年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论文三等奖;  7.《论西部综合大学美术学研究生培养的定位与特色》获《陕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2009年度优秀论文。  8.《美术鉴赏》获2009年陕西省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第2完成人)《中国美术史》教材2009年获西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  9.《西部综合大学美术学科的定位与特色》2007年获西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10.《壁画设计与制作》2007年获”西北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  11.《关于综合大学美术教育改革思路的思考》2005年获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论文三等奖。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西北大学招生办
  • 电话:
    (%u0030%u0032%u0039)%u0038%u0038%u0033%u0030%u0032%u0032%u0031%u0030
相关推荐
石河子大学师资好不好,石河子大学师资怎么样 昆明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昆明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藏藏医学院师资好不好,西藏藏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四川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