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西安大学

[切换城市]
西安站> 西安教育> 西安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英文名:Xidian University 简称:“西军电”,“西电” 所在地:西安 院校代码:10701 类型:工科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工类/211/考研院校/研

211工程985工程教育部直属院校研究生院校自主招生2011计划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6年学校有专任教师190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20人,硕士生导师907人。学校有全职两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13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7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3人,长江学者2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0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53人。
名称
人数
名单
博士生导师
320人
硕士生导师
907人
两院院士(全职)
4人
保铮、郑晓静、段宝岩、郝跃
两院院士(兼职、双聘)
13人
包为民、于全、张锡祥、沈绪榜、王小谟、武向平、孙玉、张光义、母国光、吕跃广、张明高、周寿桓、杨士中
长江学者
21人
张贤达、田捷、李荐、周孟初、王龙、方玉光、李建东、杨伟豪、廖桂生、马建峰、夏香根、石光明、张青富、高新波、郭立新、李赞、刘宏伟、李云松、李葆春、杜兰、陈晓峰
[41]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0人
郑晓静、田捷、魏志义、王龙、李建东、杨银堂、廖桂生、高新波、郭立新、刘宏伟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4人
段宝岩、郝跃、田捷、吕跃广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专家
17人
沈八中、夏香根、郑喆坤、罗智泉、Alessandro Giua、屈嵘、Witold Pedrycz、陈渤、史罡、刘威、王忠良、周歧发、敖金平、黄恒、黄柏铭、常晶晶、Gwanggil Jeon

  • 杨瑞科
  • 简历:  杨瑞科 教授,博士,男,1963年10月生,陕西眉县人,  无线电物理硕士生导师,校特聘第三届学术带头人。  学历:  在西北大学,半导体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  在陕西师范大学,应用声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曾在陕西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现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教学方面:  曾经从事过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的理论和实验课程,各种计算机语言课程的理论和上机,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汇编语言,数据库,数据结构等计算机软、硬件课程的本科生教学,及医学超声学、超声换能器等硕士生的教学工作。  现主要从事电磁波传播理论和工程,计算机软、硬件课程,大学物理和专业英语等方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并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  通信系统中电磁波、光波的传播和散射特性及应用研究;  计算电磁学及应用研究;  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特性等研究。  曾先后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九五、十五预研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等纵向项目;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医疗设备和仪器开发等横向项目。  目前主要从事预研项目:  近地大气激光传输和散射特性研究。  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SCI检索11篇,EI:6篇,ISTP:2篇。  联系方式:电话: 029-88202663(0),029-88201868(H)  通信地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73信箱  邮编:710071  电子邮箱:ruikeyang@sohu.com yrk1868@163.com
  • 吴振森
  • 吴振森教授,男,出生于1946年11月,湖北沙市人,汉族,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1969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数理系,1981年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无线电物理学科和光学学科带头人 、博士生导师。无线电物理 、光学和等离子体物理三门学科的硕士生指导教师,近二十年已培养了几十名博士生和硕士生。  吴振森教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兼任总装备部目标特性及环境特性专业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士,电波传播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高级会员与理事,教育部 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美国纽约科学院成员,IEEE高级成员。陕西省政府参事,陕西省第九届政协委员,西安市雁塔区第八届政协副主席。 并被授予电子工业部优秀教师(1997)、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99)、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4)。  主要研究方向:  无线电物理:目标与环境的电磁特性,随机介质和复杂结构的电磁波传播和散射,电磁环  境模化技术,计算电磁学  光学:目标与环境光学特性,复杂环境中目标激光散射与仿真,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与图  象处理,计算机自动控制与光电检测,粒度分析与测量。  等离子体物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国家863项目:  l 《随机介质中分形散射》  l 《非球形粒子对有限波束的散射及在相多普勒中的应用  1《目标环境光散射特性的建模与仿真》  l 《随机分布簇团粒子光散射和应用》  l 863项目  国家部委项目19项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l 海背景和目标复合电磁散射  国际合作项目  l 中法国际合作先进计划项目《多相流中非球形粒子的测量》  l 中法国际合作先进计划项目《复杂粒子的电磁散射的计算—含核粒子、多粒子体系、非球形粒子的散射计算》  其他项目  l 目标激光散射特性测量分系统数据处理软件  l 目标激光近场散射特性建模与仿真  1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l 高等工科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面向21世纪省教育改革基金)
  • 葛德彪
  • 葛德彪教授196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1991—),博士生导师(1993—)。1980-1982年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访问学者。1993和1995年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高级访问学者。中国电子学会会士(1997—),美国电磁科学院(Electromagnetics Academy)成员(1990—)。  科研工作:  主要从事电磁散射与逆散射,计算电磁学,电磁理论及应用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电磁散射,电磁逆散射及电磁成像;计算电磁学,电磁波时域计算方法;各向异性介质及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波传播及散射;电磁散射的高频技术等。发表学术刊物论文百余篇及学术会议论文八十余篇。出版有“电磁逆散射原理”(1987),获机械电子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992);“电磁波时域有限差分方法”(2002),评为教育部2002-2003年度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曾获机械电子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991),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2),电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1990,1994),第三届国家图书奖(1997)和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3)、二等奖(2001)。承担并完成的科研工作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国防科技预研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主要科研论文  1. H.N.Kritikos, D.L.Jaggard, D.B.Ge, Numerical reconstruction of smooth dielectric profiles, Proc.IEEE, Vol.70, No.3, 295-297, 1982. 【EI检索】  2. D.B.Ge, H.N.Kritikos, D.L.Jaggard, Perturbational and high frequency profile inversion, IEEE Trans. Antennas & Propagat., Vol.AP-31, No.5, 804-808, 1983. 【EI检索】  3. D.B.Ge, An iterative technique in one dimensional profile inversion, Inverse Problems, Vol.3, No.3, 399-406, 1987. 【EI检索】  4. D.B.Ge, Re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ity profiles from pulse response, IEEE Trans. Antennas & Propagat., Vol.AP-35, No.10, 1185-1187, 1987. 【EI检索】  5. D.B.Ge, A study of Lewis method for target shape reconstruction, Inverse Problems, Vol.6, No.3, 363-370, 1990. 【EI检索】  6. D.B.Ge and L.J.Chen, A direct profile inversion for weakly conducting layered medium, IEEE Trans. Antennas & Propagat., Vol.AP-39, No.7, 907-909, 1991. 【EI检索】  7. 葛德彪,理想导体目标的付立叶衍射定理,电子学报,Vol.22, No.11, 90-94, 1994. 【EI检索】  8. D.B.Ge, A.K.Jordan, L.S.Tamil, Numerical inverse scattering theory for the design of planar optical waveguides, J.Opt.Soc.Am. A. Vol.11, No.11, 2809-2815, Nov. 1994. 【EI检索】  9. 葛德彪,朱之伟,石守元,FDTD算法中薄涂层介质参数等效方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Vol.17, No.5, 62-65, 1995.5.【EI检索】  10. 葛德彪,朱之伟,周其忠,周依林,表面具有分形结构金属劈边缘绕射系数的提取,电子学报,Vol.24, No.9, 10-13, 1996.【EI检索】  11. 石守元,葛德彪,二维有耗目标重建的迭代共轭梯度方法,电子学报,Vol.24, No.9, 95-98, 1996. 【EI检索】  12. 石守元,葛德彪,埋藏目标的电磁逆散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Vol.24, No.1, 22-28, 1997.3.  13. 石守元,葛德彪,二维有耗介质目标重建的Newton迭代方法,微波学报,Vol.14, No.1, 35-42, 1998.3.  14. 聂小春,葛德彪,阎玉波,石守元,黄河,计算开槽电大目标电磁散射的IPO-MOM混合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Vol.26, No.1, 13-17, 1999.1.  15. 李清亮,葛德彪,球形地面上目标散射FDTD近-远场外推,电子学报,Vol.27, No.3, 37-39, 1999. 【EI检索】  16. 葛德彪,平直有耗地面上目标地波散射FDTD近-远场外推,电子科学学刊,Vol.21, No.3, 428-432,May 1999. 【EI检索】  17. 聂小春,葛德彪,阎玉波,IPO-MOM混合法分析开槽电大目标的电磁散射,电子学报,Vol.27,No.9,108-110,1999. 【EI检索】  18. 葛德彪,李清亮,阎玉波,分析半空间目标短波段散射的一种近似方法,电子学报,Vol.27,No.9,35-36,1999. 【EI检索】  19. 聂小春,葛德彪,郑宏兴,袁宁,广义网络法分析复杂孔缝耦合问题,电子学报,Vol.28,No.6,82-85,2000. 【EI检索】  20. 郑宏兴,葛德彪,广义传播矩阵法分析分层各向异性材料对电磁波的反射与透射,物理学报,2000,49(9):1678-1681。 【SCI 检索】  21. 聂小春,葛德彪,阎玉波,袁宁,广义网络原理在电磁散射混合方法中的应用,电子科学学刊,2000年 Vol.22,No.4:626-631。  22. Yubo Yan, Debiao Ge, Yinchao Chen, Hybrid STF-FDTD approach for the em scattering analysis with extremely slow-decaying pulse incidence,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Vol.28, No.4, 247-251, Feb. 20, 2001. 【SCI 检索】【EI检索】  23. Nie Xiaochun, Ge Debiao, Yuan Ning, Scattering and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of a complex three-dimensional slot in a thick conducting plane,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Vol.10, No.1, 121-124, January 2001. 【SCI 检索】  24. 阎玉波,葛德彪,聂小春,石守元,应用改进迭代物理光学方法分析电大尺寸开口腔体散射,微波学报,Vol.17, No.1, 35-39, 2001年3月。  25. 闫玉波,葛德彪,柴玫,FDTD-SIBC混合方法计算近地导线表面,电波科学学报,Vol.16, No.4, 461-463, 2001年12月。  26. 杜九林,葛德彪,尘埃等离子体的引力非稳定性与凝聚效应,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2月,36(2): 208-210  27. 闫玉波,葛德彪,地下埋藏物体的电磁散射分析,电子学报,2002. 30(3): 325-327 【EI检索】  28. 魏兵,葛德彪,二维金属凹槽填充各向异性介质时散射的边界元方法:TE情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12月,29(6): 737-740。【EI检索】  29. 郑宏兴,葛德彪,魏兵,用FDTD方法计算二维各向异性涂层目标的RCS,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1,Vol.25, No.1:4-6 【EI检索】  30. 闫玉波,葛宁,郑美艳,葛德彪,田春明,网络并行FDTD方法分析电大目标电磁散射,电子学报,Vol.31,No.6:821-824,2003.6 【EI检索】  31. 魏兵,葛德彪,各向异性介质板横向介质参数的反演,微波学报,2003年第2期,19(2):6-9,2003.6  32. B Wei and D Ge. Scattering by a two dimensional cavity filled with an anisotropic medium. Waves in Random Media. 2003 Oct. Vol.13, Issue 4: 223-240 【SCI检索】【EI检索】  33. 葛德彪,吴跃丽,朱湘琴,等离子体散射FDTD分析的移位算子方法,电波科学学报,2003年8月,18(4):359-362 【EI检索】  34. Yang Linxia, Ge Debiao, Wei Bin, Modification to the fringe component of diffraction coefficient in TD-EEC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 Vol.24, No.11. pp.1893-1897, 2003 【SCI检索】【EI检索】  35. 魏兵,葛德彪,导电平板上任意缝隙填充各向异性介质时TM波散射和传输特性分析,计算物理,2003年第5期,20(5):423-428,2003.10  36. 刘拥军,葛德彪,张忠治,吕小红,有属性的散射中心理论及应用,电波科学学报,2003年10月,18(5):559-563 【EI检索】  37. 葛德彪,杨凌霞,魏兵,田春明,时域等效边缘电流方法计算平板的瞬态散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6月,31(3): 329-333 【EI检索】  38. 郑奎松,葛德彪,魏兵,导弹目标的FDTD建模与RCS计算,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7,Vol.26, No.7:896-899 【EI检索】  39. 朱湘琴,葛德彪,单层和多层有缝金属板电磁波透射的FDTD分析,电波科学学报,2004年12月,19(6):654-657 【EI检索】  40. 朱湘琴,葛德彪,柴立群,一维介质光栅及其衍射的FDTD分析,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12月,16(2):1585-1589 【EI检索】  41. 郑奎松,葛德彪,葛宁,三维电磁散射的网络并行FDTD计算和加速比分析,电波科学学报,2004年12月,19(6):767-771【EI检索】  42. 郑奎松,葛德彪,田春明,复杂目标对柱面波散射的二维ADI–FDTD方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4月,32(2): 197-200 【EI检索】  43. Zhang Shiquan, Ge Debiao. Evaluation of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in high-power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system. Journal of Electronics (China). (电子科学学刊英文版),March 2005, 22(2): 181-184  44. 魏兵,葛德彪,各向异性有耗介质板介电系数和电导率的反演,物理学报。2005年2月,25(2):648-652【SCI检索】,【EI检索】  45. 柴立群,葛德彪,徐乔,朱湘琴. Study of distribu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around micro-structure of optical element surface. 2005年1月,光学技术,31(1):24-25 【EI 检索】  46. 朱湘琴,葛德彪. 一维周期结构散射近-远场外推的两种方法,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4月,17(4):564-568 【EI检索】  47. 郑奎松,葛德彪,魏兵. 分析周期结构的Crank-Nicolson FDTD方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8,27(8):1332-1335【EI检索】  48. Yang Lixia, Ge Debiao and Wei Bing. An equivalent anisotropic coating technique based on dyadic impedance boundary condition.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October 2005, 14(4): 712-715【EI检索】【SCI检索】  49. 张世全,葛德彪,基于傅立叶级数法的互调产物一般特性分析,电波科学学报,vol.20, No.2, pp265-268,2005年4月【EI检索】  50. 杨凌霞,葛德彪,魏兵.电磁脉冲对金属板搭接缝隙耦合效应分析,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10月,17(10):1553-1556 【EI检索】  51. 杨利霞,葛德彪,郑奎松,魏兵.电各向异性介质FDTD并行算法的研究,电波科学学报,vol.21, No.1, pp43-48, 2006年2月【EI检索】  52. 杨利霞,葛德彪,磁各向异性色散介质散射的Pade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分析,物理学报。2006年6月,55(4):1751-1708【SCI检索】【EI检索】  53. 葛德彪,杨利霞,各向异性介质FDTD分析及其并行计算,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4,28(4):483-485【EI检索】  54. 郑奎松,葛德彪,总场-散射场方法在二维ADI-FDTD中的实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4月,33(2): 205-210 【EI检索】  55. 魏兵,葛德彪,郑奎松,秦海俊,利用平板样品反演各向异性介质的本构参数,微波学报,22(2):26-29,2006.4  56. 郑奎松,葛德彪,周期性分层介质高反射区范围的分析与估计,物理学报。2006,55 (6):2789-2793 【SCI检索】
  • 黄际英
  • 黄际英教授,女,教师编码073819,生于1938年11月,江西省南昌市人,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无线电物理学科带头人,中国电子学会会士,电波传播学会委员,微波学会毫米波与亚毫米波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专家,已培养了几十名博士生和硕士生。  科研工作:  黄际英教授多年来从事电波传播及电磁散射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负责主持与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等科技项目,国防军事科研等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波传播与散射及其应用;目标与电磁环境特性及其建模技术;电磁环境参数与传播效应的计算仿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获国家专利一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  黄际英教授目前主讲的课程主要有:  硕、博士生课程有“随机过程与随机场”,“无线电物理中的随机场”,“复杂系统中的电磁波”;本科生课程有“电波传播与天线”。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等方面获陕西省一等、二等优秀教学成果奖。  专著  (1)<<无线电物理中的随机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2)<<电磁场的多尺度变换理论及其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 王金金
  • 理学院副书记,负责本科生的管理工作, 同时还从事本科生“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值逼近”、“数值分析”、“计算方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近五年发表教学论文十余篇,主持教学研究项目两项, 获教学奖4项,学校教材2等奖两项, 学校2等以上教学优秀成果奖5项。 社会兼职有:陕西省大学数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 陕西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数学建模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专家组成员;“高等数学研究”杂志编委会常务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  1.工科数学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数学建模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99-01省级立项)  2.数值计算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96-97学校立项)  教学研究论文(第一署名人)  1. 利用数列的递推关系求数列的极限 西电学报社科版2004 NO.1  2. 利用重积分证明定积分不等式 高等数学研究. 2004 NO.2  3. 加强数学建模教育,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中国电子教育 2000专辑  4. 工科数学教学现状与改革设想 中国电子教育 97.专辑  5. 导数在证明积分不等式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研究 1997,NO.4  6. 数值计算系列课程建设与改革 高数研究 96,NO.2.
  • 李俊民
  • 1987年、1990年和1997年分别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取得理学学士学位、理学硕士学位和西安交通大学取得工学博士学位。  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学科学系副主任。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一届到第四届的学术带头人。  多次到香港作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合作科学研究工作。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等科研和教学奖励5项。  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数十名。  硕士导师专业:运筹学与控制论、系统工程。  中国智能物联系统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陕西省人才评价委员会专家委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委员, 理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委员。  担任第四届全球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大会两个分会的协主席  承担Automatica,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等期刊的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  自适应控制与智能学习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  混杂系统控制理论  网络化控制系统(包括复杂网络系统的控制)  工业过程的先进控制理论(包括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和非脆弱控制)  复杂动态网络和多智能体系统协作学习控制 科学研究  基于混合系统理论的自适应学习控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万  非一致目标跟踪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理论与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万  非线性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5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巨型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300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9974028) DEDS控制优化及其在FMS中的应用研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鲁棒自适应控制算法研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复杂动态系统的神经网络辨识与控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9574043),基于Petri网的DEDS控制与调度方法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9674003),非线性大工业过程在模型与实际有差异时的动态递阶优化  Identification and adaptive control of nonlinear systems based on Wavelet neural networks, HK Grant(CERG)  Adaptive filtering of nonlinear systems based on Wavelet neural networks, HK Grant (CERG)
  • 韩一平
  • 韩一平教授,女,1963年出生,光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主任,校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电磁波和光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和散射,激光粒度分析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英国皇家学会国际合作基金、武器装备预研项目,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等项目。在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Applied Optics、 Optics Express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 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SCI、EI检索及引用。曾获王宽成博士后基金资助, 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2003年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4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2006年陕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  教育经历  时间 学位 学校 专业  1980年7月-1984年7月 学士 西北大学 激光物理  1986年7月-1989年6月 硕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物理与器件  1996年7月-2000年3月 博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2001年3月-2002年3月,由王宽成博士后基金资助, 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合作研究一年。  工作经历  时间 职称 学校  2002年8月-至今 教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96年10月-2002年8月 副教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89年3月-1996年10月 讲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84年7月-1986年7月 助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主持的教学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时间 本人作用  大学物理演示厅的建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改基金 2006.1-2007.12 负责  光学精品课程 校教改基金 2005.6-2006.6 负责  大学物理名牌课程的建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改基金 2003.6-2005.6 负责  大学物理演示CAI教学软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点教育基金 2000-2001 负责  教学获奖情况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三届特级教学名师  2. 光学,陕西省2006年精品课程,第一完成人  3. 分层次开放式物理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优秀教学成果奖, 特等奖  4. 大学物理精品课程建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第二完成人  5. 大学物理课程,陕西省2003年精品课程,第二完成人  6. 加强学科建设、按创新体系建成高水平学术梯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第五完成人  7.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 2001年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 一等奖  教学工作  本科教学  大学物理  光学  工程光学  研究生教学  电磁兼容  发表的教学论文  1. 韩一平,“Matlab在大学物理中的应用”, 工科物理, 1999增刊. pp.243-245  2. 韩一平,徐强,“注重方法,提高能力”, 《大学物理》物理教育专刊, 1999, Vol.17, No.1, pp.147-149  3. 韩一平, 对同一平面的两个任意形状的载流导线作用力方向的分析,中国电子教育,No.2 1996  4. 韩一平,应用光学的CAI教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Vol.13, No.50, pp.111-112  5. 杨瑞科,张佩瑢,韩一平, 提高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其能力的培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 Vol.14, No.52, p183
  • 郭立新
  • 郭立新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特聘教授,无线电物理学科学术带头人,无线电物理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获得者,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第三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陕西省师德标兵。兼任IEEE会员,美国纽约科学研究院会员,陕西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波传播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93年硕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并于同年留校任教工作至今。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两年,2001年4月至2002年4月在韩国庆北国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磁波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从事复杂背景的电磁散射合作研究。1995年和2007年分别赴法国鲁昂大学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做访问研究。  科研方面负责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973项目、国防科技预研基金、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高校博士点基金、留学回国人员基金等项目共28项,多项成果完成后被评审为优。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SCI检索86篇,EI检索124篇,SCI他引125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同时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二等奖四项。  主要研究方向:  目标与环境光电特性和仿真应用技术;通信中的电波传播与散射及信息处理;计算电磁学与电磁成像。  郭立新教授同时是部级无线电物理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复杂电磁环境与天线微波系统”负责人之一,“电波传播与天线”国防特色紧缺本科专业负责人。  无线电物理研究方向  1、电磁(光)波传播与散射、环境遥感与计算机仿真  2、目标与环境光电特性分析及应用  3、分形电动力学和非线性算法应用及电磁成像  4、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  5、通信中的波传播和散射研究及应用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方向  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波传播与散射  主讲过的本科生课程:  《数值方法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计算物理学》  《电磁学》  《大学物理》  《固体物理》  《电动力学》  《Matlab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主讲研究生主讲课程:  《波传播和散射中的数值计算方法》  《复杂系统中的电磁波》  主编教材讲义:  《数值方法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计算物理学》  出版教材:  《计算物理学》,郭立新 李江挺 韩旭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  教学获奖情况:  (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7年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  (2)《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规范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  (3)《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改革实践教学》2001年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3。  (4)《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教学改革,创建物理类系列课程教学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3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4。  (5)《加强无线电物理学科建设,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2001年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5。  (6)《多校区环境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与提高》2008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  (7) 《电波传播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2011年5月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1。  (8) 2008年5月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  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1) 2008年《电磁学》课程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负责人。  (2) 2009年省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多模式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负责人。  (3) 2010年省级特色专业“应用物理学专业”,负责人。  (4) 2010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该专业被评为省级一类特色专业,排名第2。  (5) 2008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陕西省级教学团队,排名第2。  (6) 2003年《大学物理》课程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排名第3。  (7) 2004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获陕西省名牌专业,排名第2。  (8) 2006年“应用物理学专业”获陕西省名牌专业,排名第2。  承担教学改革项目情况:项目名称
  • 段宝兴
  • 陕西大荔人,博士,教授。  2000年、2004年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  2007年至2009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与杨银堂教授合作从事宽带隙半导体SiC功率器件设计,期间在台湾国立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八个月,主要负责应变硅应变量表征技术研究。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香港科技大学作访问研究,从事宽带隙半导体GaN功率器件设计、仿真和工艺研究。  2009年博士后出站以人才引进方式评为副教授,2012年破格评为教授。  国际重要学术期刊《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Solid-State Electronics》、《Micro & Nano Let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IETE Technical Review》审稿人。  国内期刊《半导体学报》、《微电子期刊》、《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  (1) 硅基功率器件与集成;  (2) 宽带隙半导体功率器件;  (3) 45nm后CMOS关键技术研究。  首次在国际上提出的优化功率器件新技术REBULF已成功应用于横向高压功率器件设计;与合作者提出的SOI 高压器件介质场增强ENDILF技术成功解决了高压器件纵向耐压受限问题;最近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完全3-D RESURF概念并已被国际同行认可。
  • 赖睿
  • 赖睿,重庆人,工学博士,2002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学士,2007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10年6月晋升副教授,2010年12月遴选为硕士生导师。  本人长期从事电子成像、面向视频/图像处理应用的可重构系统和系统级芯片(SoC)设计研究。相关研究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防预研项目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的资助,其研究成果已发表于《Applied Optics》(OSA)、《IET Electronics Letters》(IEEE)、《Optics Communications》(Elsevier)、《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光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并获得国内外同行关注。2010年,应智利政府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之邀,担任了智利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基金(FONDECYT)的外部评审人。  主要研究方向(Research interests)  1. 超分辨率成像与图像空间分辨率增强技术  由于成像跟踪和机器视觉领域对成像空间分辨率的要求日益增长,须提出分辨率提升算法以弥补成像系统空间分辨率的不足。鉴于此,提出了基于非局部平均理论的空间分辨率提升算法,该方法有效避免了传统方法的显式运动估计误差对超分辨率重建的不利影响。  2. 可重构系统与SoC设计  可重构计算技术集中了处理器的灵活性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速度优势,能够提供高效的计算能力。针对图像和视频信号处理中的密集运算,本人当前正致力于通过对可重构逻辑器件进行的配置,使之能以准ASIC的计算速度对实时信号处理算法给予硬件加速。
  • 史江义
  • 1995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2007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博士学位。先后在西安微电子研究所、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联圣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消费类芯片、通讯芯片等研究开发;2007年就职于西电微电子学院,承担数字集成电路、EDA工具实践、可编程逻辑器件等本科、硕士课程教学;主持完成国家“863”项目两项,其它部委、省市项目多项;参与国家部委项目数十项,申请专利9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在研项目:  高性能网络处理器技术  雷达信号处理关键IP核实现  主要研究方向  1. SOC设计与设计方法学  2. 低功耗设计与物理实现  3. 雷达信号处理与NOC技术  4. 通讯与射频设计与集成
  • 郭辉
  • 郭辉,副教授。分别于2000年和2003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取得工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取得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是IEEE Member,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直属高校科研业务费,武器装备预研基金等科研项目4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973”、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2010年9月-2011年8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微纳米技术中心做访问学者。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绝大多数被SCI和EI检索,作为主要发明人申请专利十余项,已授权4项。  研究方向:基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MEMS器件以及石墨烯材料和器件等方面
  • 刘立新
  • 姓名:刘立新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微电子学院  2000年7月和2003年3月分别获河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物理电子学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09年3月在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1月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生物光子学和光电子技术。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1项、2007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项和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一等)1项、深圳大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深圳市非共识技术创新项目1项;目前在研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项。现已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  主要研究方向  1、 生物光子学——荧光多参量显微成像技术、非线性光学成像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2、 激光技术与应用  3、 光电子技术与应用
  • 张军琴
  • 张军琴:女,副教授,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硕士生导师。分别于2000年、2003年在西北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与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3月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6月起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做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光电子器件、光互连、MEMS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防预研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hinese Optics Letters》、《半导体学报》、《中国激光》等学术期刊上。
  • 张金风
  • 张金风,女,1977年出生。2006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随后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任教,2008年被评为副教授。2009年2月~2010年1月在英国Sheffield大学做普访合作研究。  主持了西安应用材料创新基金、高校博士点新教师基金等项目,参与了国家973 计划、电子发展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2009年优化AlGaN多量子阱激光材料获得低阈值紫外受激发射的研究成果被semiconductor today等科技网站引用报道(http://www.semiconductor-today.com/news_items/2009/OCT/SHEFFIELD_281009.htm),2010-2011年研究获得性能达到国际水平的InAlN/GaN电子材料和器件。2006年-2011年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 Chinese Physics(B), 物理学报,中国科学,半导体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申请专利四项。
  • 董刚
  • 董刚,男,1978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分别于2000、2003年和2004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于2006年3月至6月赴比利时鲁汶大学和IMEC、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赴美国西北大学开展合作研究。  研究方向为系统集成和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器装备预研基金、国防基础科研、国防预研等项目多项,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hinese Physics B”、“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物理学报》、《半导体学报》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SCI/EI索引论文50余篇,出版教材一部。  主要研究方向  1、基于MCM和SIP的系统集成技术  2、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  3、以互连为中心的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  4、多物理量协同设计方法研究  5、新型集成电路实现新技术
  • 汤晓燕
  • 汤晓燕,女,教授,硕士生导师,IEEE Member  1997年获得陕西师范大学物理专业学士学位  2002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硕士学位。  2008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2年晋职讲师,2005年晋升副教授,2012年晋升教授。  从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SiC器件的模拟、仿真和新器件研制方面的研究工作。负责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预研基金项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国家重大专项,教育部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主要完成了对SiC MOSFET器件设计和模拟、SiC MOS界面物理研究,SiC大功率器件研制等多项研究工作,在国内重要期刊中国物理、半导体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SCI、EI检索十余篇。
  • 冯倩
  • 姓名:冯倩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微电子学院  研究方向:新型微波功率与光电集成电路设计  参加了国家973计划、总装型谱、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国防预研等项目;已发表论文10余篇,被三大索引检索10余次;获200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蔡觉平
  • 姓名:蔡觉平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微电子学院  研究方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1998年和2001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别获得获通信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和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  2004年1月~2005年11月,在STMicroelectronics公司北京研发中心任高级研究员。2005年11月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工作。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任务。主要方向为MPSoCs芯片设计和低功耗设计。2008年被评为校优秀青年教师。目前是IEEE Tra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IEEE Trans. on Broadcasting 和电子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级大规模SoC设计和通信网络设计等。2002年后,在IEEE Trans.、IEEE Conference、Science in China (F)、中国科学(E辑)、物理学报国内外著名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五十篇,其中SCI、EI及ISTP检索近三十篇,申请国家专利和国防专利20项,授权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本课题组隶属于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项目研究人员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团队成员。研究所需主要实验设备由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解决,课题的研究成员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具有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强。本课题研究成员长期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通信网络和无线通信信号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基于FPGA、DSP和网络处理器平台下的通信网络设备研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 赵天绪
  • 姓名:赵天绪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微电子学院  研究方向:VLSI设计与可制造性研究  1986年7月毕业于宝鸡师范学院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1月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3年5月晋升为讲师。1999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3月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10月至2003年10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主持完成了国防科工委预研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陕西省教育厅中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各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和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陕西省政府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和陕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2号
  • 电话:
    招生咨询电话:(%u0030%u0032%u0039)%u0038%u0038%u0032%u0030%u0032%u0033%u0033%u0035招生咨询传真:(%u0030%u0032%u0039)
  • 邮编:
    710071
相关推荐
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林空军学院师资好不好,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林空军学院师资怎么样 贵州财经大学师资好不好,贵州财经大学师资怎么样 兰州交通大学师资好不好,兰州交通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北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北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云南艺术学院师资好不好,云南艺术学院师资怎么样 西安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