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西安景点

[切换城市]
西安站> 西安旅游> 西安旅游景点> 董仲舒墓

董仲舒墓

景点类别:古迹遗址/陵园/墓地

董仲舒墓好玩吗

董仲舒墓位于西安市碑林区和平门内下马陵。下马陵东至和平门,西通柏树林街南口的碑林博物馆,在这条街偏东北侧就是董仲舒墓所在。墓现存圆丘形封土,底径6米,高2.5米,墓前立墓碑一通,墓后数米是一座六角凉亭,并有近代建祠堂三间。
董仲舒墓又叫下马陵,据记载,董仲舒去世后,汉武帝亲自为他选择安葬之地。这位汉武大帝出于对董仲舒的尊敬,每次经过董仲舒墓,三十丈之外便下马步行。从此后也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骑马者,乘轿者,凡经过董仲舒的墓前,都要下来步行。因此民间就称此为下马陵。
尽管文物保护部门认定和平门内为董仲舒墓在所在,但对于董仲舒墓的位置一直都存在不同意见。有观点认为董仲舒墓位于现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以唐长安城长乐坊的蛤蟆陵为董仲舒墓址。亦有观点认为董仲舒墓址应在陕西兴平县茂陵随葬。

到达方式

乘5路、7路、14路、20路、20区间、25路、27路、30路、40路、213路、216路、221路、601路等到和平门站下可到。

董仲舒墓怎么去

董仲舒墓位于西安市碑林区下马陵街东北侧(近碑林),您可以坐车到和平门、文昌门等站点,经过该站点的线路有221路区间、402路区间、30路、K30路、500路区间、601路、27路、527路、25路、910路、607路、500路、41路、5路、20路、20路区间、221路、258路、208路、K208路、800路区间、800路、14路、K14路、K14路区间、40路、K40路、402路、512路、216路、309路、222路、23路;附近标志性建筑有吐司食验室、华曼川菜、豆先生私房酒肆、悦豪美食音乐餐厅等;

附近地铁

和平门(地铁站)((在建)4号线) 大差市(地铁站)((在建)4号线,(在建)6号线)

附近停车场

1停车场(兴正元广场巴黎馆东)(36米)
东木头市与骡马市步行街交叉口东北50米停车场(兴正元广场巴黎馆东)
2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停车场(110米)
雁塔北路附近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停车场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驻西安办事处停车场(171米)
尚德路红十字会巷3号新疆饭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驻西安办事处停车场
4华阳大厦停车场(入口)(226米)
仁义东巷与环城南路东段交叉口东100米华阳大厦停车场(入口)
5建西街长征左邻右舍停车场(271米)
建西街与永胜路交叉口西南50米建西街长征左邻右舍停车场
6停车场(中煤物资公司家属院西北)(282米)
友谊东路与测绘东路交叉口西50米停车场(中煤物资公司家属院西北)

董仲舒墓介绍

  • 景州强哥
  • 2016-09-17
西汉董仲舒墓位于西安南城墙和平门内以西600米处马道以北。唐代、明代修城,此墓皆得保存于城内,官吏军民至此下马,以示崇敬,故称“下马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此墓封土周长40多米、高6米,墓前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汉董仲舒墓”碑一通。20世纪50年代此墓损坏严重。现封土残高2米,封土前有西安市人民政府所立青石保护标志。
1956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西安南城墙东段内侧,有一条小街道,叫"下马陵街"。它东至和平门,西通柏树林街南 口的碑林博物馆。在这条街偏东北侧就是董仲舒墓所在。董仲舒墓也叫下马陵,这条街因此而得名。董仲舒去世后,汉武帝亲自为他选择安葬之地,并在陵前修建董子祠。出于对董仲舒的尊敬,据说汉武帝每次经过他的陵园时,三十丈之外,便下马步行,随从臣子照例这样做。从此后也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骑马者,乘轿者,凡经过董仲舒的墓前,都要下来步行。下马陵的名称便由此产生。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是我国西汉有名的儒学大师,祖籍广川(今河北景县),著有《春秋繁露》和《董子文集》。民间传说董仲舒是董永和七仙女所生,自娘胎里就带有一种仙气和灵气。他从小就接触儒家经典,饱读圣贤诗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他一生仕途坎坷,颇不得志,因谈论灾异,被降职下狱。后任江都王、胶西王的国相,由于看不惯胶西王横行不法辞官居家,晚年迁居茂陵(今陕西兴平)讲学著书。
董仲舒去世后究竟安葬在哪里?答案至今扑朔迷离,中国最具权威的两部工具书《辞海》与《辞源》的诠释也大相径庭。
据专家称:今陕西省兴平市南位乡汉武帝茂陵以北约500米处,有一座村庄叫“策村”,235户村民中除8户外,全系董姓。蒋纪新认为,这些村民就是在这里世代相继住了二千多年的董仲舒后裔。策村东南约250米处,有一座南北长71米,东西宽30米,封土残高14.3米的古冢,村民称为“策冢”,这就是董仲舒的墓冢。
  • 景州强哥
  • 2016-09-17
西汉董仲舒墓位于西安南城墙和平门内以西600米处马道以北。唐代、明代修城,此墓皆得保存于城内,官吏军民至此下马,以示崇敬,故称“下马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此墓封土周长40多米、高6米,墓前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汉董仲舒墓”碑一通。20世纪50年代此墓损坏严重。现封土残高2米,封土前有西安市人民政府所立青石保护标志。
1956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西安南城墙东段内侧,有一条小街道,叫"下马陵街"。它东至和平门,西通柏树林街南 口的碑林博物馆。在这条街偏东北侧就是董仲舒墓所在。董仲舒墓也叫下马陵,这条街因此而得名。董仲舒去世后,汉武帝亲自为他选择安葬之地,并在陵前修建董子祠。出于对董仲舒的尊敬,据说汉武帝每次经过他的陵园时,三十丈之外,便下马步行,随从臣子照例这样做。从此后也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骑马者,乘轿者,凡经过董仲舒的墓前,都要下来步行。下马陵的名称便由此产生。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是我国西汉有名的儒学大师,祖籍广川(今河北景县),着有《春秋繁露》和《董子文集》。民间传说董仲舒是董永和七仙女所生,自娘胎里就带有一种仙气和灵气。他从小就接触儒家经典,饱读圣贤诗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他一生仕途坎坷,颇不得志,因谈论灾异,被降职下狱。后任江都王、胶西王的国相,由于看不惯胶西王横行不法辞官居家,晚年迁居茂陵(今陕西兴平)讲学着书。
董仲舒去世后究竟安葬在哪里?答案至今扑朔迷离,中国最具权威的两部工具书《辞海》与《辞源》的诠释也大相径庭。
据专家称:今陕西省兴平市南位乡汉武帝茂陵以北约500米处,有一座村庄叫“策村”,235户村民中除8户外,全系董姓。蒋纪新认为,这些村民就是在这里世代相继住了二千多年的董仲舒后裔。策村东南约250米处,有一座南北长71米,东西宽30米,封土残高14.3米的古冢,村民称为“策冢”,这就是董仲舒的墓冢。
  • Mortimer
  • 2016-11-22
下马陵就在城墙下,董仲舒墓确实非常难找,因为现在已经被国家单位占了地方,兰州军区干休所的位置,一个墓碑就在墙里镶嵌着,感兴趣的可以去一下,怀念一下,个人感觉虽然董仲舒伟大,但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全结束了春秋战国之后遗留的一点百家争鸣的气息。
这里的下马陵就是汉武帝对董仲舒最后的尊重。
不过,从观景角度看,真的没有什么看的。想怀念一下古人,可以来转转。不是当地人,真的不好找地方
详细地址
  • 西安市碑林区下马陵街东北侧(近碑林)
  • 西安-碑林

董仲舒墓附近景点

  • 尚友秦腔茶楼924米
  • 尚艺源秦腔歌舞演艺广场30米
  • 西安城墙敌楼103米
  • 西安城墙敌楼103米
  • 永宁园144米
  • 永宁园144米

董仲舒墓附近餐厅

董仲舒墓附近酒店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