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西安大学

[切换城市]
西安站> 西安教育> 西安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信息

西安理工大学

英文名: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称:“西理工”,“西安理工”,“理工大”,“XUT” 所在地:西安 院校代码:10700 类型:工科类/理科类/理工类/考研院校

国家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卓越计划省部共建大学
  • 西安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5年5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392名,其中教授、副教授675余名。1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3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工程;1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称号;1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获得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人入选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计划;2人入选省“三秦学者”计划;9人入选省“三五人才”工程; 12人入选省“百人计划”人才工程;15人获得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38人分别获得省部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楷模”、“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带头人
审批时间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黄强
2007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罗兴锜
2008
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刘丁
2009
水力学课程教学团队
周孝德
2010全国先进工作者:刘丁 全国优秀教师:刘丁、王忠民、 施卫、李宁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李言、徐国胜、王全九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梁淑华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许云华、樊秀梅、李怀恩、柴军瑞、 梁淑华、张国君、 畅建霞、方长青 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工程:王全九、李宁、李占斌 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者:王全九、贾嵘、任海鹏、畅建霞、游才印、方长青、梁军利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治明、李言、刘丁、刘宏昭、沈冰、王家民、钟彦儒、周孝德、党兴华

  • 李生民
  • 李生民,男,1962年9月生,陕西合阳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和2002年分别在天津工业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获电气自动化学士学位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1.矩阵式交-交变换器。  2. 电能变换与现代电力传动。  3.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 。  主讲科目  主讲课程: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多门专业主干课程。教育工作经历  1985年获天津工业大学电气自动化学士学位。  2002年获西安理工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学位。  西安理工大学博士。科学研究  1. 电动机智能保护器  (1) 电子式热继电器机芯样机的开发研究  (2) 电动机智能保护器产品开发  2. 恒压供水系统  (1) 长信丰登公寓恒压供水系统  (2) 长信花园恒压供水系统  (3) 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青门村变频恒压供水系统  (4)渭南饮水工程改造工程恒压变频供水系统  3.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  (1) 水电站监控综合自动化系统  (2) 石泉鹅项颈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  4. 水平连铸电控系统  (1) 新型连铸电控系统的研制  (2) DZSL-300型大中截面铸铁型材水平连铸机控制系统开发  5.配电网可靠性管理系统  (1) 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视图分析系统  (2) 旬阳供电分公司10kV配电网络管理及模拟运行系统开发  6.其它  (1) 略阳电站5#号发电机磨煤机转速监测仪的研制  (2) 酒店客房管理系统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9-82312285-1,13038589929  电子邮件:lsm707@xaut.edu.cn  通信地址:陕西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 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104#信箱 710048
  • 张效林
  • 张效林简介,男,工学博士,1979年生于安徽宿松县,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学院教师,2007年入选西安理工大学双百人才、青年骨干教师,2011年入选西安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主要研究方向有: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印刷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废纸脱墨技术、废旧塑料清洗技术、纸张及油墨的性能研究与开发、造纸助剂及印刷助剂的开发等。主持/主研项目十余项,主编教材1部,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  教育工作经历  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西北轻工业学院造纸工程学院本科;获学士学位;  2001年8月至2004年5月,陕西科技大学造纸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有:新型环保型化工助剂的研究开发、不同种类二次纤维回用体系胶体化学行为的研究、废纸回用技术研究等;  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植物纤维/塑料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2004年6月至今,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工程学院印刷工程技术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有: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印刷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低温中性废纸脱墨技术开发、纸张及油墨的性能研究与开发、废旧塑料油墨清洗剂、各类油墨清洗剂、造纸助剂及印刷助剂的开发等。  主要任职  2004年6月至今,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工程学院教师;  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工程学院教学秘书(兼职)。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西安理工大学808#  邮 编:710048  联系电话:029-82312860  手 机:15829788978  电子邮箱:zhangxiaolin@xaut.edu.cn  或 zxlbmm@sina.com
  • 李金刚
  • 个人简历  李金刚,男,硕导  研究工作  1、主持多项省部及厅局级科研项目,主持、参与其他科研项目30余项。  2、为国家“九五”重点项目“大功率快中子治疗仪”配备的大功率负载谐振型正弦  波系列电源(5-60kW/20kHz),填补了国内此类电源空白;  3、为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设计的我国首台“离子医用塑料薄膜辐射消毒设备”配备的  35kW/15kHz中频电源,已进入实用阶段;  4、为多家企业完成了感应加热电源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5、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  6、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多篇,并多次做主题报告。  科研方向  研究方向是电力电子技术与特种电源技术,主要包括:  l 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  l 负载谐振电源的研究  l 大功率中、高频电源的研究
  • 宁利中
  • 宁利中,男,1961年9月出生,陕西西安人,中国共产党员,日本福井大学博士,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西安理工大学流体力学与水利工程教授。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近40项。获国家机械电子部“优秀科技青年”等各种奖项18次。“中国科学”等中外杂志发表论文120多篇,中英日文著作6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中国科学” 等引用500余次。主要研究成果:  (1)Rayleigh-Benard对流,斑图动力学与计算流体力学  通过用MAC法和SIMPLE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温度传输方程,考虑温度和浓度相互作用的质量组分方程及状态方程或它们的扰动方程组,研究混合流体热对流运动特性, 时空结构,稳定性及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给出了具有Soret效应的混合流体Rayleigh- Benard行波对流的分叉曲线图. 发现了具有缺陷的局部行波对流斑图,具有缺陷的行波对流斑图,缺陷源水平运动的对传波对流斑图, 缺陷源固定的对传波对流斑图,摆动行波对流斑图等行波对流新斑图及对流斑图选择的多重稳定性(Multistability)现象和斑图转化过程的滞后(Hysteresis)现象,揭示了这些新对流斑图与现象的形成机理。给出了具有Soret效应的混合流体Poiseuille-Rayleigh-Benard流动的分叉曲线图, 揭示了周期局部行波对流,局部行波对流等新斑图. 共出版英文专著两本。在“Progres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中国科学”, “物理学报”, “水利学报”,“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应用力学学报”,"应用基础和工程科学学报“等发表中,英,日论文60篇。其研究成果被国际知名专家M.Lucke, E. Knobloch 等在美国“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E”, “Physics of Fluids”, 欧洲“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E”, 荷兰“Physica D”,日本“Progres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英国“Journal of Physics”等引用。 这项研究是水库、湖泊的温度对流,湖泊、海洋的温盐对流问题的基础研究。  (2)工程水力学理论及其应用  对窄缝挑坎水流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提出了一套窄缝挑坎水力设计计算方法。在挑距计算和冲刷方面的研究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建议的窄缝挑坎动水压力计算公式被应用于宽尾墩压力计算,并被石砭浴泄洪洞采用应用于实际工程。部分成果被收入“水力计算手册”(水电版,李炜),“现代坝工消能防冲原理”(科学版,刘沛清),“高速水流”(科学版,刘士和),“水力学”(陕西科技版,李建中)及“泄水建筑物体形设计”(陕西科技版,田嘉宁)。首次开展了急流弯道上掺气减蚀技术研究, 对反拱水垫塘工作机理与水垫塘底板破坏机理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急流冲击波计算的显式解析解,改变了长期以来利用图表曲线计算的方法。建议了泄水建筑物反弧半径临界标准与选择方法及溃坝水流的Ritter解。对其它泄洪消能技术,泄水工程水流数值模拟,弯道河床变动,水库库区泥沙,雨水资源化等方面也进行了研究。 完成多项工程水力模型试验。出版专(合)著“高速水力学”、讲义“泄水建筑物体形设计”,其中“高速水力学”为国内研究高速水流的首部专著,被四川大学国家高速水力学实验室、武汉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水科院、广西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作为研究生教材或考研指定教材。 1992年预言的“将宽尾墩,坝顶分流齿坎或大型分流墩与台阶式溢洪道相结合解决掺气消能问题”已部分成现实(高速水力学,西北工大版)。研究的新型消能设施窄缝消能工应用于西安市石砭峪水库及反拱水垫塘消力池应用于黄河拉西瓦水电站."水力发电学报”等发表论文34篇。发表的成果被“Science in China E”, “中国科学 E”,“水利学报”,“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等广泛引用。  (3)水流边界层理论及其应用  对陡坡、反弧及圆管进口段的边界层进行了较系统研究,提出了反弧段压力分布及流速分布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首次建议了有限水深粗造陡坡与反弧段的边界层动量程分方程组,很好地预报了水流掺气发生点的位置及陡坡与反弧上边界层的发展。首次提出了反弧上边界层两种发展模式的判别标准。对反弧末边界层发展和空蚀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光滑与粗糙圆管进口段边界层发展的计算式,对流速分布的指数律进行了细致研究,汇总部分研究成果出版了专(合)著“水流边界层理论”,是国内系统研究水流边界层理论的著作。“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水利学报”,“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等发表论文22篇。  (4)水利工程设计与桥梁非线性动力分析  在水利工程设计,桥梁减免震技术及桥梁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方面也作了许多工作。基于Pushover法, 对桥墩及桥梁整体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分析与设计;基于非线性振动方程的数值解法,对具有免震支座和刚结结构的数座直线与曲线桥梁进行了地震波的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与设计,分析中基础弹簧根据地基条件和构造计算确定,除考虑免震支承为非线性结构外,桥墩也按非线性结构进行计算与设计,三地震波计算结果的平均值直接用于设计。集累了日本道路协会的抗震设计示方书(规范);日本道路公团的各种抗震设计规范,参考书和资料;土木学会的各种抗震设计参考书和资料;日本的有关桥梁抗震延性设计,减免震设计及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的研究论文;日本道路公团的设计用标准地震波波形资料(18种)和有关计算程序。完成各种研究设计报告20册。研究的新型消能设施窄缝消能工应用于西安市石砭峪水库泄洪洞出口及反拱水垫塘消力池应用于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并建成使用;设计的西安市石砭峪水库供水支洞已经通水;设计的泾河上的茨坪水电站和程家川水电站已发电;桥梁的抗震分析成果已应用于日本东名高速公路数座桥梁和东京外环高架桥梁的的设计并已建成通车。  (5)在水环境理论,管理及河流生态护岸技术  在日本期间,积累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特别是世界各国的有关水环境管理政策,方针及欧,美,日,韩各国多自然河流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对建筑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进行了研究,积极开展环境友好新产品技术开发。  (6)教育科学研究  积极开展大学教育与专业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8年9月至1980年9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  1980年9月至1982年9月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2年9月至1985年3月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5年3月至1993年1月任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助教,讲师。  1986年2月至1987年8月兼任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学秘书。  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北京水利水电管理学院学习法语,通过EPT(1989,1990)。  1988年9月至1994年2月兼任水工系副主任,主任,党支部书记。  1993年1月至1994年2月任西安理工大学副教授(陕西省破格)。  1994年2月至1995年3月日本国立福井大学工学部进修研究员(文部省奖学金)。  1995年4月至1998年3月日本国福井大学物质工学攻读研究生(文部省奖学金),获博士学位。  1996年4月至1998年3月兼任日本国立福井大学研究助理。  1998年3月至2003年2月在株式会社NITTO技术部研究员。  2003年2月株式会社东洋技术开发部部长  1999年5月 西安理工大学教授(特评)。社会兼职:  1、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2、日本物理学会会员。  3、日本流体力学学会会员。  4、日本土木学会会员。  5、全日本中国人博士协会会员。  6、在日中国科学技術者聯盟会员。  7、中国留日同学总会会员。  8、中国水利学会会员。  9、中国水力发电学会会员。  10、中国高速水流情报网会员。  11、中国力学学会会员。  12、中国留日同学总会能源与环境研究会会员。  教学情况:主讲课程:   博士课程:《分数维理论》,《高等流体力学》。工程硕士课程:《工程水力学》。  本科课程:《流体力学》,《水力学》,《取水工程》,《水工建筑物》,《水力模型试验理论及方法》,《泄水建筑物体形设计》。杂志编委与论文评审:   Applied Physics Research编委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Applied Physics Research,World Journal of Mechanics,水利学报,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应用力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第四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学术会议等论文评审人。荣誉奖励:   1. 1986年获陕西省水力发电学会优秀 论文三等奖。  2. 1987年被评为全国“高速水流情报网活动积极分子”。  3. 1990年被评为全国“高速水流情报网活动积极分子”。  4. 1991年获国家机械电子部“优秀科技青年”称号。  5. 1993年获西安科学技术协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6. 1993年获西安科学技术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7. 1993年获西安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8. 1994年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研究成果三等奖。  9. 1994年至1998年获日本国国文部省奖学金。  10.1995年获西安理工大学课程建设成果二等奖。  11.1997年获西安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12.2004年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研究成果二等奖。  13.2004年获陕西省水利科技成果一等奖。  14.2009年获投资与建设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15.2009年获西安理工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称号。  16.2006年水力学国家精品课程成员。  17.2009年水力学国家教学团队成员。 18.2011年人选《中国科技创新网专家库》  19.2012年人选《中国创新人物档案》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流体力学,水力学与水工程, 非线性动力学方面的教学, 科研与设计。主要研究内容:   1.Rayleigh-Benard对流稳定性与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2 。斑图动力学及混沌  3.高速水力学及水工模型实验  4.速度场,温度场及浓度场耦合问题数值分析  5.水流边界层理论及应用  6.中日多自然河流整治法, 环境技术及环境友好新产品技术开发  7.中日桥梁减免震技术及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与设计  8.水利土木工程设计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NING LIZHONG,TRAVELING WAVE CONVECTION IN BINARY FLUID MIXTURE,Fukui University,Fukui, Japan, 1998.2。  硕士学位论文:  宁利中,窄缝式消能工的水力特性,西安理工大学,中国,1985。3。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或主要参加基金与专题研究近40项。  1. 水利水电基金:窄缝式消能工的水流特性,1987年。  2. 西安理工大学青年基金:窄缝式消能工的应用条件,1990年。  3. 西安理工大学青年基金:溢流反弧段紊流边界层的数值模型,1993年。  4. 黄河雪龙滩水电站水工模型实验研究,1990年。  5. 黄河雪龙滩水电站库区泥沙堆积和排出过程的实验研究,1990年。  6. 白龙江尼傲水电站水工模型实验研究,1992年。  7. 急流弯道掺气挑坎水力特性的实验研究,1990年。  8. 泾河茨坪水电站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第一方案),1989年。  9. 泾河茨坪水电站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1990年。  10. 泾河程家川水电站的初步设计(第二方案),1992年。  11. 泾河程家川水电站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1992年。  12. 石砭浴水库放水洞的修复设计和研究,1992年。  13. 洛河荻家河水电站的可行性研究,1992年。  14. 水工建筑物课程建设, 1993年。  15. 混合流体行进波对流,1994年。  16. 日本道路公团:日本东名第二高速道路静岗ランブ桥上行线(6跨)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1998年。  17. 日本道路公团:日本东名第二高速道路静岗ランブ桥下行线(10跨)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1999年。  18. 日本道路公团:日本东名第二高速道路桥梅ノ木桥上行线免振桥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2000年。  19. 日本道路公团:日本东名第二高速道路桥梅ノ木桥下行线免振桥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2001年。  20. 日本道路公团:日本东京外环高架桥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2002年。  21. 水平流动作用下的混合流体行进波对流,1998年。  22. 校博士启动基金:混合流体行进波对流理论及应用研究,2004年。  23.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强非线性领域混合流体对流动力特性(05JK271),2006年。  24.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混合流体Rayleigh-Benard对流运动(2005-383),2006年。  25. 校科学研究基金:混合流体行进波对流时空结构,2005年。  26. 甘肃林洮海甸峡水电站筹建处:海甸峡水电站水工模型试验,2004年。  27. 甘肃蔬勒河开发建设管理局:昌马旧干渠陡坡改建工程落差建筑研究,2004年。  28. 日本空港管理局:日本羽田空港拡建に伴う橋梁の非線形動的応答解析,2005年。  29. 新疆额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喀腊塑克水利枢纽水温、水质专题研究, 2005年。  30. 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山矿区集水库淤积过程研究, 2005年。  31. 西安市渭浐灞河管理处:西安市浐河游览区橡胶坝工程库区泥沙问题研究,2004年。  32. 西安市浐灞河发展有限公司:浐河西岸排污管及第三污水厂排污口流量调查,2009年。  33. 国电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拉西瓦水电站反拱水垫塘工作及破坏机理研究,2007年。  34. 国电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怒江亚碧罗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方案水工整体模型试验,2008年。  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限长空腔内混合流体的行进波对流及时空缺陷研究(10872164),2009-2011年。  36.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混合流体对流的缺陷(Defect)斑图结构的研究(09JK643) ,2009-2011年。联系地址:   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 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201信箱,710048  电话: +86 -13572906201(CN)  Fax: +86 - (029) -82310822(CN)  Email: ninglz@xaut.edu.cn ninglz1961@gmail.com  URL: http://js.xaut.edu.cn/web/ninglz  http://www.cxypplm.com/rcqg/ShowArticle.asp?ArticleID=623#  http://www.zgkjcx.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92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50818
  • 华灯鑫
  • 华灯鑫 (1964.11 ---),浙江杭州市人,日本国立福井大学工学博士,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归国华侨。  主要任职情况: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院长,院学位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西安理工大学激光雷达遥测研究中心负责人。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and Radiative Transfer(国际期刊,影响因子1.7-1.9),Special IssueGuest Editor. 任西安理工大学侨联主席,陕西省侨联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激光雷达大气探测技术,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机械、电子与光电子、光学、计算机测控,大气科学,雷达遥感等多学科交叉技术。教育工作经历  主要学习经历  1983.09~1987.07:陕西机械学院 精密仪器工程系本科,学士学位。  1987.09~1990.04:陕西机械学院 精密计量仪器专业硕士研究生,工学硕士。  1993.10~1994.03:日本国立福井大学工学部 访问进修。  1994.04~1998.03:日本国立福井大学 大学院 系统设计专业 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  主要工作经历  1998.04~2000.12:日本有田商事株式会社 主任  2001.01~2005.07:日本英弘精机株式会社技术研究所 主任研究员、项目负责人,兼日本福井大学工学部研究员  2005.09~2005.09:任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遥感重点实验室短期客座访问学者  2005.07~2006.06:任日本日本英弘精机株式会社技术研究所 顾问  2005.10~现在: 西安理工大学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奖荣誉  2003年 获日本英弘精机株式会社授予“努力奖”;  2004年 获得《东京都知事奖》;  2005年 获日本新技术开发优秀奖;  2006年 被西安理工大学授予“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9年 被陕西省教工委授予“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 被陕西省委组织部、人事厅、教育厅及科技厅授予“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2010年 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 壹等奖;  2010年 被中国侨联授予“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奖)”;  2010年 被西安理工大学授予“优秀教师”称号;  2011年 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贰等奖;  2011年 被陕西省教工委授予“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科学研究  主要从事激光雷达大气遥感检测技术及光电测试技术的研究,内容涉及机械,电子,光学(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及激光),大气及地球物理学,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基金项目3项,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基金,省市科学基金及国防科研项目多项。  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博导类)(20106118110005):米散射激光雷达的标定技术研究;  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新教师类)(20106118120009):基于Mach-Zehnder鉴频器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图像精细提取技术及方法 (主持人:汪丽博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重点类,41027004):高度30km内的大气水汽、温度及气溶胶探测拉曼激光雷达系统及实验研究(期限:2011.1-2013.1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9CB426302):基于激光雷达的大气环境多参数遥测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2009年4到2011年8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5015):大气边界层温度、湿度及气溶胶拉曼激光精细探测的研究(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878050):新型全光纤分光大气温度探测拉曼激光雷达的关键技术方法研究(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7117):西安城市气溶胶及沙尘的时空剖面激光雷达监测技术研究(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D07) :西安城区沙尘气溶胶激光雷达遥感观测研究(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  陕西省教育厅2007年科学技术研究计划(07JK336): 激光遥测城市大气边界层高度演变特征研究(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  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低层大气温度分布激光遥测系统的优化研究(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项目:微脉冲米散射激光雷达共同研发(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  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设备专项:激光雷达大气遥感技术(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人才项目(2010JQ5004):基于Fabry-Perot干涉仪的全天空大气风场探测技术研究(主持人:汪丽博士)
  • 刘阳
  • 刘阳,中共党员,1979年生于辽宁省锦州市。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先后获教育学学士、硕士学位,2006年东北师范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2006年7月在西安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任职。校优秀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先进。在体育教育训练学领域从事教学和训练工作,多年来担任我校高水平运动办公室主任、田径短跨队及定向越野代表队的总教练工作。所带短跨队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获省大学生田径比赛男、女接力赛四项金牌并夺得女子团体冠军。定向越野代表队2011年获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男、女及总团体第三名,2012年获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及总团体第三名,2012年担任陕西省定向越野代表队总教练 :带队期间所带队员获得省级比赛金牌20余枚、全国学生赛金牌7枚、个人获得教师组比赛一等奖一次。并在《体育文化导刊》、《沈阳体育学院学报》、《中国成人教育》等国内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EI检索一篇,ISTP检索两篇。参编教材两部,主编一部,主持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子课题一项,参与两项,参与厅局级课题五项。教育经历  1999年9月----2003年7月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本科学习  2003年9月----2006年7月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习获奖荣誉  1. 2009年12月被评为校教书育人先进。  2. 2010年7月被评为校优秀青年教师。  3. 2010年11月个人获得全国学生定向精英赛教师组比赛一等奖,被评为优秀教练员。  4. 2010年7月出席全国大学生田径论文科报会,撰写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并作大会报告 。  5. 2011年12月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6. 2011年12月被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定向分会评为“优秀教练员”。  7.2012年10月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教练员”。  联系电话: 029-82312959(办)  电子邮件: liuyang@xaut.edu.cn  通讯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  邮政编码: 710048
  • 李宁
  • 李宁 (1959.11 ---),陕西省耀县人,奥地利Innsbruck大学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主要任职情况: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1993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为博导;1997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1998年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科带头人,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组长。任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2年至今连任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五届理事长,2007年当选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副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岩体动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与裂隙动力学数值仿真模型分析、寒区冻土力学与工程研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学习经历  1984.11~1989.3 陕西机械学院 助教、讲师  1992.2 ~1993.4 陕西机械学院 讲师  1993.4 ~至今 西安理工大学 教授  1995.12~至今 西安理工大学 博士生导师主要工作经历  1984.11~1989.3 陕西机械学院 助教、讲师  1992.2 ~1993.4 陕西机械学院 讲师  1993.4 ~至今 西安理工大学 教授  1995.12~至今 西安理工大学 博士生导师获奖荣誉  1、李宁,张平,陈文玲,陈蕴生等,“节理裂隙岩体介质动力学性质研究”,2006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李宁,张西前,刘斌,陈蕴生等,“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导流洞施工期仿真反演分析新技术”,2006年获西安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3、李宁,张西前,刘斌,陈蕴生等,“隧道(洞)安全监测与仿真反演分析新技术”,2004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4、李宁,张西前,刘斌,陈蕴生等,“地下洞室变形监测安全评价新技术”,2004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5、李宁,获2002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土力学及基础工程青年奖;  6、李宁,2004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7、李宁,“青藏铁路工程冻土路基筑路技术与示范工程建设”,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8、李宁,2006年获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  9、李宁(主要贡献人),“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金盆水利枢纽工程”,2009年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10、刘明寿,郑洪,李宁,姚显春等,“铜湾水电站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处治关键技术研究”,2009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309091):节理岩体高边坡动力稳定分析。1994.1~1995.12,6.5万,已完成。  2、 国家“八·五”攻关(85-208-03-02):李家峡高边坡施工合理顺序及综合加固方法。1992.10~1994.12,5.0万,已完成,并获电力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  3、 国家“八·五”攻关(85-208-03-03):边坡安全监测的仿真反演分析。1993.1~1994.12,10.0万,已完成。  4、 国家专业实验室(成都)开放基金(9405):工程地质问题数值仿真分析及应用。1994.1~1995.12,8.0万,已完成。  5、 机械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节理岩体的动力损伤特性研究。1997.1~1999.12,10.0万,已完成。  6、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开放基金(9713):寒区节理岩体的波传播特性研究。1997.7~1999.12,9.0万,已完成。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772039):降雨对古滑体复活的力学作用机理研究。1998.1~2000.12,12.0万,已完成。  8、 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9844):裂隙岩土介质的波传播特性研究。1998.1~2001.1,18.0万,已完成。  9、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基金:冻土的结构性数力模型、理论框架与应用研究。1998.1~2001.12,90.0万,已完成。  10、石化总公司“十·五”攻关课题:石油井复合射孔数值仿真模型与预测分析研究。1999.12~2002.12,45.0万,已完成。  11、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项目(210020):西部寒区路基冻胀融沉机理与优化设计理论研究。2000.7~2002.7,20.0 万,已完成。  1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子题(KZCX1-SW-04):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2002.7~2005.7,75.0 万,已完成。  13、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非贯通裂隙岩体动强度动变形智能方法研究,2004~2006,15万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9023):裂隙岩体细观损伤力学性质研究。2005~2007,25万。  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9068),裂隙岩体水-热-力耦合环境下力学特性研究,2009~2011,36.0万。  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40821001),冻土与寒区工程,2009-2012,80.0万,学术带头人之一。  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温环境下水工引水隧洞围岩与支护衬砌结构受力特点研究,2012-2015,60万
  • 韩晶
  • 韩晶  材料物理与化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日本近畿大学博士。  中国材料研究协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中国化学会会员。  Email:hanjmail@126.com  (1)光致变色材料  本研究方向锁定国际公认性能最优异的二芳基乙烯(Diarylethene),通过合理设计并合成新型光致变色分子,研究其溶液相和固相的光致变色性质、无损读取性质,探讨结构-性质相互关系,开发新型光致变色材料;通过晶体工程方法,自组装金属-二芳基乙烯配合物,合成光致变色单晶材料,研究晶体相的光异构化反应,探讨配位环境下二芳基乙烯配体在聚合物体系下芳基的构型,配体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以及结构的堆积与光反应的关系和规律;制备光致变色薄膜材料,为二芳基乙烯实用化应用奠定理论实验基础。  cis-dbe 在溶液中的光致变色照片  Ag-cis-dbe 在晶体相的光致变色性质  (2)多孔材料  多孔金属配位聚合物(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s, PCPs ) 具有高度可设计性、孔洞均匀和结构“柔软”等显著特点,在气体储存、可逆性主客体分子交换、分子识别、多相催化等方面显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方向致力于合理设计合成新型功能性配体,通过金属离子与功能配体自组装构建多孔配合物,研究配合物晶体结构、孔洞结构、客体分子的可逆解吸-吸附性质,客体分子选择性识别以及气体存储等性质。
  • 魏嵬
  • Brief Introduction:  Wei Wei, received the Ph.D. and M.S. degrees from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in 2011and 2005, respectively. Currently I am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Xi’an Unviersity of Technology. My academic interests in the following areas: Wireless Networks an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pplication, Mobile Computing,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Image Processing, Distributed Computing.  魏嵬,201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工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网络、分布式系统、移动计算;WEB服务及网格中间件研究开发;图像处理。获奖荣誉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Editor-in-chief of 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ditor-in-chief of Journal of Trends in Bioinformatics。Associate edit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nsor Networks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Editor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ontent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Editor of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Research);(Edito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Editor of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Editor of Research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itor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PC Member and Reviewer (Program committees of IEEE Conferences)。 IEEE ICC 2013,IEEE Sensornets 2013,IEEE ICC2012,IEEE IWCMC 2013 ,IEEE HPCC 2012,IEEE IWCMC2012,IEEE ICC 2011,IEEE Wimob2011,  IEEE Cloudcom2011, IEEE CGC2011,IEEE Sensornets2012,IEEE CONIELECOMP2012,IEEE WICT2011, IEEE ICCAIE2011, IEEE CyberC2011, IEEE EMERGING 2011, IEEE MUSIC 2012, IEEE ISABEL2011,IEEE ITCS-11, IEEE CSA2011,IEEE CSA2011,etc.  Co-chair of IEEE CCWMC2011,IEEE ICBMI2011 session chair: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session Chair。  分别担任英文EI期刊主编、副主编和编辑等职:Editor-in-chief of 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ditor-in-chief of Journal of Trends in Bioinformatics。Associate edit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nsor Networks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和EI期刊(Editor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ontent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Editor of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Research);(Edito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Editor of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Editor of Research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itor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还同时担任多个知名国际会议的PC Member成员和Reviewer(Program committees of IEEE Conferences)。分别是: IEEE ICC 2013,IEEE Sensornets 2013,IEEE ICC2012,IEEE IWCMC 2013 ,IEEE HPCC 2012,IEEE IWCMC2012,IEEE ICC 2011,IEEE Wimob2011,  IEEE Cloudcom2011, IEEE CGC2011,IEEE Sensornets2012,IEEE CONIELECOMP2012,IEEE WICT2011, IEEE ICCAIE2011, IEEE CyberC2011, IEEE EMERGING 2011, IEEE MUSIC 2012, IEEE ISABEL2011,IEEE ITCS-11, IEEE CSA2011,IEEE CSA2011等。  担任国际会议IEEE CCWMC2011合作主席,IEEE ICBMI2011 分会主席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session Chair。主要任职  Current affiliation:  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CCF) Member. Sep.07-Present  Member of IEEE Sep.07-Present  Academic Scholarship for Excellent PhD. Candidate. Sep.06--Sep.08  IBM Prominet Stuent Fellowship Nomination 2010  Assistant Professor of XAUT(Xi'an Univ. of Tech.).  现为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CCF MEMBER)和IEEE MEMBER.教育工作经历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terests:  Wei Wei, received the Ph.D. and M.S. degrees from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in 2011and 2005, respectively. Currently I am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Xi’an Unviersity of Technology.  Research Interests:  Academic Interests in the following areas: Wireless Networks an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pplication, Mobile Computing,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Image Processing, Distributed Computing.  201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工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网络、分布式系统、移动计算;WEB服务及网格中间件研究开发;图像处理。科学研究  National Projects:  1.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863 Plan) "based on ubiquitous computing environment to support a new programming model and it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6AA01Z101)  2.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 surface project "software-based middleware runtime environment renewable Key Issues" (No. 60473098);  3.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 Major Research Plan "for the research field of ubiquitous computing environments demand aggregation service platform management mechanism" (No. 90612014);  4.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 key project,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software aging model and regeneration method" (No. 60933003);  5. National co-nuclear high base project (1863004);  6.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0926055), quantitative domain theory of fuzzy set theory.  Primary research interests:  Wireless Networks an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pplication, Mobile Computing,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Image Processing, Distributed Computing.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863项目“基于普适计算环境的新型编程模式及其支撑环境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 “面向科研领域普适计算环境的按需聚合服务平台管理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 “网络环境下软件老化模式及再生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domain理论的模糊集方法”。等项目。2002年以来发表论文4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  1.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网络、分布式系统、云计算、移动计算;WEB服务及中间件研究开发;图像处理。  2.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以及应用系统研究开发。
  • 王建平
  • 王建平,1970年生,山西代县人,工学博士,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  非线性系统动力学  机械CAD、机器人及机构学  机械系统振动分析与测试技术  机床运行可靠性理论与实验技术 教育经历  1989.9—1993.6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3.7—1996.8 中国第十三冶金建设公司,工程师  1996.9—1999.3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9.4—2002.10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3.1—2005.3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博士后  2005.4— 西安理工大学机仪学院机械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2.12— 美国莱斯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院,访问学者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Materials Science, Rice University)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 西安理工大学机仪学院305信箱  邮政编码:710048  联系电话:18991922043 029-82312639  电子信箱:wangjianping@xaut.edu.cn  微 博:http://weibo.com/jpwanax  办 公 室:教一楼127
  • 傅卫平
  • 傅卫平,1957年生,上海市人,工学博士,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陕西省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振动噪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学校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  先后主持/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等40余项科研项目;分别在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力学学报、机械工程学报、振动工程学报、仪器仪表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机器人等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40余篇次分别被SCI和EI收录;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版)、仪器仪表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审稿专家。  教育工作经历  l 1982年在西安理工大学(前陕西机械学院)获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l 1982年在西安理工大学任教至今;  l 1988年在西安理工大学获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l 1996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振动、冲击、噪声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工学博士学位;  l 200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主要研究方向  l 智能机器人方向  机器人视觉与图像处理、机器人自然语言理解与语音控制、基于视觉的移动机器人导航、基于视觉的机器人工件识别定位与装配等  l 现代物流系统工程与技术方向  供应链系统、企业制造系统、物流系统等的建模仿真;制造企业ERP;物流系统自动化(自动导航车辆AGV、自动化仓库、搬运机器人、柔性车间生产调度等)  l 智能车辆及其控制理论与技术方向  智能汽车无人驾驶/辅助驾驶技术、基于视觉的道路识别技术、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定位与自主导航技术、路径规划与运动控制技术、主动安全技术  l 机电系统动力学及其控制方向  机电系统(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自动化立体仓库/车库、调节阀、结合面以及其它机电自动化设备)的动力学分析、设计与控制  主要获奖荣誉  l 1995年获“中国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称号  l “结合技术及其机电一体化产品原始创新开发”获2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l “加工中心整机结构特性预测和补偿技术”获1998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l “结合面基础特性参数”1995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l “科学与工程中非线性动力学若干理论研究”199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l “机械结合技术与整机性能预测控制”199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l “考虑结合部的机床结构设计的解析方法”1990年获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l “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开发(结合面基础特性参数及计算公式)”1992年获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联系方式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304信箱  邮编:710048  电话:029-82312336  Email:weipingf@xaut.edu.cn
  • 张广鹏
  • 1965年11月生,陕西蓝田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主持数控机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重大项目子课题、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机械工业发展基金项目及企业委托技术创新等项目,曾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过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国家技术创新、省部级基金及攻关项目,相关成果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及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第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1项。主编教材及专著各1部,参编教材2部,在《In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机械工程学报》等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1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件。教育、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1986.9—1990.7 陕西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学士学位。  1990.9—1993.4 陕西机械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硕士学位。  1994.9—1998.10西安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3.4— 西安理工大学留校任教。  2000.3—2002.3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获奖荣誉  2000年,授予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2012年,结合技术及其机电一体化产品原始创新开发,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1999年,加工中心整机特性预测和补偿技术,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8年,机械结合技术与整机性能预测控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5年,结合面基础特性参数,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8年,数控机床性能预测与加工精度补偿方法及应用技术,机械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5年,大量定制产品敏捷开发管理模式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8年,数控机床机械系统特性预测及补偿应用技术,西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7年,滚滑复合回摆副和移转双滚动移动副,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0年,一种三自由度便携式数控火焰切割机,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 科学研究  近年来主持的国家级项目:  数控机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结合面特性数据库和考虑结合部耦合特性的机床整机性能预测集成软件系统”(2009ZX04014-032),总经费1044万元,国拨经费908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重构机床总体结构创成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50875208)。  数控机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数控机床滚动支承回转进给系统设计规范”( 2012ZX04010-011-12)。  国家863重大项目子课题“结合面特性参数数据”(2012AA040701-03)。  主要研究方向:  机械结合部及机床整机结构特性预测技术。  可重构机床设计方法。  加工状态物理与几何仿真技术。  步进式振动攻丝技术。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金花南路5号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710048  研究室:教学一楼 118室  电子邮箱:gpzhang@xaut.edu.cn
  • 李鹏飞
  • 李鹏飞 (1968.9--),男, 陕西合阳县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副教授。现供职于西安理工大学机仪学院机械设计系,任系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成组技术分会委员。  主要研究兴趣:  机械动力学  机电系统动态特性分析、测试与控制  机构学与机器人学教育、访问经历  2009.5-2010.8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访问学者  2000.3-2006.4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 获博士学位  1996.9-1999.4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 获硕士学位  1988.9-1992.7 陕西机械学院机械制造装备与工艺专业,获学士学位主要工作经历  1994.10~今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设计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1992.7~1994.9 陕西机械学院国家机床检测西安中心工作荣誉与奖励  2011年 获陕西省科技二等奖  2009年7月~2010年8月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资助“西部计划”留学项目  2006年~2010 入选西安理工大学“青年学术骨干”人才工程计划  2004年~2005年 入选西安理工大学”青年骨干教师“人才工程计划  2001年 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审稿专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杂志审稿专家  《 Indi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 Materials Sciences》 特约审稿人  中国缝制协会特聘专家和项目评审委员会成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技术分会委员  陕西省高效节能缝制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 梁振锋
  • 梁振锋,1974年生,陕西韩城人。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控制。  近年来主要研究兴趣有两个方面:  平行双回线路保护  自适应重合闸教育工作经历  1992年~1996年,河北省保定市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远动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6年~2002年,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系任教。  2002年~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工作业绩  2005-2006学年秋季学期,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传统教学校三等奖。  2005年-2007年,青年骨干教师。  2007年-2009年,青年骨干教师。  2010年度校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陕西西安金花南路5号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710048)  Email:  lzf@xaut.edu.cn  liang_zf@139.com
  • 赵立雨
  • 联系方式  赵立雨(1976— ),男,江苏沭阳人,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技管理。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翔路58号1164信箱(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邮编:710054  联系电话:029-62660265  E-mail:zhaoliyu@xaut.edu.cn  QQ 767628570
  • 蒲红斌
  • 蒲红斌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西安理工大学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系个人简历  198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半导体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电力电子技术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自1986年至今一直从事于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教学与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半导体器件CAD、半导体新型材料的制备、功率器件和射频电路。  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过8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陕西教育厅科研基金1项、西安理工大学创新基金3项,横向课题2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先后参加过十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技术创新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试点项目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工业攻关项目1项、西安市重大创新项目1项、省教育厅教改项目1项以及西安理工大学三重项目2项。先后获取原机械部科技进步奖1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批国家专利3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或国际会议公开发表或宣读科研论文65篇,其中被SCI、EI等检索收录45篇。教育背景  1982.9-1986.7 西北大学半导体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8.9-1992.7 西安理工大学(原陕西机械学院)电力电子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0.9-2006.11 西安理工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  SiC、SiCGe、β-FeSi2 等新型半导体材料与新器件研究;  碳化硅功率器件及其功率集成电路研究;  半导体光电器件与光电集成研究;  CMOS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智能仪器仪表开发。主要研究课题  1.基于Si/SiC异质结的非紫外光控SiC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51177134),2012.01-201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新型SiC/SiCGe光控功率晶体管及其光电特性研究(60876050), 2008.11-201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SiCGe/SiC异质结光电二极管及其光电特性研究(60576044),2006.01-200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SiCGe/SiC异质结(60516408),2005.07-2006.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在SiC衬底上生长SiCGe及其在光控SiC功率器件中的应用(60376011),2003.12-2006.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CVD法生长p型SiCGe薄膜及其晶体、光电特性研究(20070411137),2007.07-2008.07,中国博士后基金  7.在碳化硅衬底上生长碳硅锗三元合金(20040700001),2005.01-2007.12,高校博士科研基金  8.适用于大功率LED的4英寸6H-SiC衬底的缺陷控制技术研(2012K06-21),2012.01-2013.12,陕西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  9.大直径碳化硅晶体生长工艺及设备(2005ZKC05-02),2005.11-2008.10,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  10.碳化硅晶体生长工艺技术设备(GG05009),2005.09-2008.01,西安市重大技术创新  11.超结型SiC/SiCGe光控功率MOS晶体管的研究(08JK377),2008.01-2009.12,教育厅科研基金  12.适用于GaN LED衬底的大直径6H-SiC晶体低成本制备(XA-AM-201013),2010.8-2012.8,西安-应用材料创新基金  13.碳化硅晶体生长设备及工艺技术开发,2011.09-2013.09,横向合作  14.碳化硅晶体生长设备,2011.11-2012.12,横向合作  15.石英晶体电清洗设备及工艺初步研究,2010.07-2010.12,横向合作主要科研成果  获奖情况  “非晶碳化硅的电致发光特性及大面积发光二极管”项目获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6  “硅基非晶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特性与应用” 项目获原机械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12  “碳化硅晶体生长工艺技术与设备”项目获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2  “碳化硅晶体生长工艺技术与设备”项目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2  获批专利  手动式划片机,发明专利号:ZL 200410073532.4,授权日期:2007.5.23  一种高温晶体生长装置,发明专利号:ZL 200510042692.7,授权日期:2007.5.23  一种双层石英管水冷密封结构,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0620079789.5,授权日期:2007.9.26联系方式  Email: puhongbin@xaut.edu.cn, st896v9@163.com  办公电话:029-82312410-8519  通信地址: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西安理工大学106信箱  邮编:710048
  • 张志强
  • 个人简历  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Ph. D, Associate Professor  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副所长  Vice-Dean, 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XU  2000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于2000年免试进入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岩土工程工学硕士学位并留任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2009年获得工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于2009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进行为期1年的访问学者研究。  任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是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陕西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节理裂隙岩体变形与强度特性、隧道与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支护结构优化设计以及岩土工程计算机数值仿真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发表论文25篇,其中,EI收录13篇;负责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项目、陕西省教育厅基金各1项、校科学研究基金3项、横向科研项目7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基金项目1项、以及地下洞室工程现场监测、围岩稳定分析与支护结构优化设计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2项;参与译著2部。  Dr. Zhiqiang Zhang obtained a BS in Hydraulic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MS and Ph.D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rom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UT). He has been an academic visitor in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He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Vice-Dean of 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XUT. His research interests cover mechanics in fractured rock mass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etc.  学习经历 Education Experience  2009-2010  访问学者, 帝国理工学院 地球科学工程系  研究方向:裂隙节理剪切强度特性  合作者:Robert Zimmerman 教授;John Harrison 博士  Academic Visitor,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Reaching Topic: Shear strength behaviour of fractured rocks  Supervisor: Prof. Robert Zimmerman; Dr. John Harrison  2003-2009  攻读博士学位,西安理工大学 岩土工程研究所  论文题目: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细观特征及其宏观力学参数确定方法  导师:李宁教授  Ph.D. Degree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China,  Title of the dissertation: Meso-mechanical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 Macro-mechanical Parameters Estimation of Fractured Rock Mass with Nonpenetrative Fissures  Dissertation advisor: Prof. Ning Li  2000-2003  攻读硕士学位,西安理工大学 岩土工程研究所  论文题目:软弱夹层对地下洞室稳定性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导师:李宁教授  M.Sc. Degree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China  Title of the dissertation: Numerical Test on Influence of Weak Interbed on Underground Tunnels  Dissertation advisor: Prof. Ning Li  1996-2000  攻读学士学位,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系  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B.Sc. Degree in Hydraulic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China  获奖荣誉/Award&Honor  (11) 2011年 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先进个人  (10) 2011年 西安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09) 2008年 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先进个人  (08) 2007年 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先进个人  (07) 2006年 西安理工大学青年骨干教师  (06) 2006年 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先进个人  (05) 2006年 西安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导流洞施工期仿真反演分析新技术)  (04) 2005年 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先进个人  (03) 2005年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地下洞室变形监测安全评价新技术)  (02) 2004年 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先进个人  (01) 2004年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隧道(洞)安全监测与仿真反演分析新技术)  联系方式/Contact Me  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  西安理工大学 岩土工程研究所(211信箱)  邮编:710048  电话: 029-83293863  传真: 029-83293863  zhangzq87@163.com/ zhangzq87@xaut.edu.cn  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11 MailBox  No. 5 South JinHua Road  Xi’an, Shannxi 710048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ell: +86-29-83293863  Fax.: +86-29-83293863  zhangzq87@hotmail.com/ zhangzq87@xaut.edu.cn
  • 王雯
  • 王雯,1966年6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人,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主要从事机械工程、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先后主持/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计划专项、国家863、973项目子题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机械工程学报、系统仿真学报、仪器仪表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2部。  教育工作经历  l 1987年在南昌航空大学(前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获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学士学位;  l 2004年在西安理工大学获电气工程学科硕士学位;  l 2010年在西安理工大学获机械工程学科博士学位;  l 1987年至2001年分别在国营庆安宇航公司、国营黄河机器制造厂工作;  l 2001年至今在西安理工大学任教。主要研究方向  l 现代物流系统工程与技术方向  供应链系统、企业制造系统、物流系统等的建模仿真;制造企业ERP;物流系统自动化  l 智能机器人与机电系统测控方向  移动机器人导航与装配机器人控制;智能汽车无人驾驶/辅助驾驶技术;机电系统的分析、设计与控制主要获奖荣誉  l “现代物流技术课程建设”2007年获西安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l “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09年获西安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l 《现代物流系统工程与技术》2009年获西安理工大学优秀教材;  l “现代物流技术”2009年评为西安理工大学精品课程;  l “SMT研究与应用”获2001年陕西省信息产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联系方式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304信箱  邮编:710048  电话:029-82312336  Email:wangwen@xaut.edu.cn
  • 黑新宏
  • 研究方向  安全关键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  BIM(建筑信息模型)及其应用教育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94.9-1998.7 西安理工大学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及其应用 本科、学士  2000.9-2003.4 西安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研究生、硕士  2005.4-2008.3 日本大学 理工学部计算机科学 研究生、博士  工作经历  1998.07-2003.9 西安理工大学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助教  2003.10-2008.6 西安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讲师  2008.07-至今 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获奖荣誉与社会兼职  获奖荣誉  A Study of Distributed Railway Interlocking System and Its Design J-Rail 2007(2007年度日本全国铁道科技大会) 优秀发表奖 2007.12  西安理工大学科技新星奖,2010年3月  2010年5月,入选“西安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计划  社会兼职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  日本电气学会会员  ACM会员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5091596689  电子邮件:heixinhong@xaut.edu.cn  通信方式:西安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学院  邮编:710048
  • 宋念龙
  • 个人简历  1997年 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微电子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2005年 毕业于自动化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方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获得硕士学位  从1997至今一直在自动化学院信控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擅长于电路设计,单片机,可编程器件等;欢迎和有兴趣的同学交流,共同进步。教育工作经历  数据结构  C语言程序设计  EDA技术(对可编程器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报我的课)  电视原理  研究生控制实验课程(用51单片机完成控制,控制对象有电机转速,温度等)科学研究  检测及传感器设计  脉冲涡流测距,测厚传感器等  图像传感器测位移  激光辅助测量等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29-82312006-268  QQ:182182196  EMAIL:songnl@xaut.edu.cn  songnl@foxmail.com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 707信箱 710048
  • 电话:
    %u0030%u0032%u0039-%u0038%u0032%u0033%u0031%u0032%u0035%u0030%u0034
  • 邮编:
    710048
相关推荐
重庆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重庆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海南大学师资好不好,海南大学师资怎么样 甘肃中医药大学师资好不好,甘肃中医药大学师资怎么样 陕西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陕西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成都中医药大学师资好不好,成都中医药大学师资怎么样 宁夏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宁夏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